中国是酒的故乡,河南是中华酒文化发祥地。作为一个高度人工化的传统行业,白酒酿造在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中,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酿酒工匠和大师,因此华夏酒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迈入“十三五”开局第一年,如何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打造消费者喜爱的“品质产品”?
酒是“工匠精神”的精彩展现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在大食品行业中,白酒行业其实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个行业,因为酿酒过程高度人工化,选料、制曲、拌料、摘酒、品酒、调酒几乎所有的环节都需要人工去解决,都离不开专业、专心、专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说这番话的是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一个把所有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酒行业的老酒人。
蒋辉说,比如白酒蒸馏过程中的“量质取酒”,究竟取哪一段酒要看酒花的优劣,如何分辨酒花的好坏就需要技术人员凭经验去识别。技术人员如何识别,靠的完全是眼、口、鼻以及师傅传帮带、自己经验的日积月累。这就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不然不可能干好。
中原白酒不缺乏“匠心”、“匠人”
河南是中国酒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与酒有关的贾湖文化、仰韶文明无不发端于此,杜康、仪狄等酿酒鼻祖也均活跃在中原大地上。上世纪80年代,郭宗武攻克白酒低度化技术,一举发明了38度低度白酒,名扬天下!因此,中原白酒界向来不缺乏匠人和大师。
当代豫酒行业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但以“宋河、仰韶、杜康、赊店、宝丰、张弓”豫酒六朵金花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十二五”期间在“传承创新、振兴豫酒”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均涌现出一批具有“匠心”和“工匠精神”的技术领头人,如孙西玉、侯建光、李绍亮、王贤、董军霞、韩素娜等,他们中有中国酿酒大师,有国家级白酒评委。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仰韶酒业董事长侯建光,被圈内誉为“中国最懂酒的董事长”,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具有国家级白酒评委身份的酒企掌门人。
正是在这些大工匠的带领下,豫酒近年来诞生了如仰韶彩陶坊、宋河国字系列、酒祖杜康、赊店青花酒、张弓度之度等颇受消费者好评的标杆性产品。
工匠精神 豫酒力量
国家级白酒评委、中国白酒3C计划项目技术专家组副组长李小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白酒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地域性产品,它所处地域的水、土、空气、文化就是它的根,对于豫酒来说,做好自己,做出自己的特色就是成功,不要盲目去学贵州酒、四川酒,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需要河南白酒行业的“工匠”们好好去研究,充分挖掘河南的本土元素,酿造出一款根属于河南,却能打动各地消费者的酒。
说到“工匠精神”,亮剑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恩坤认为,以前白酒界过分地强调营销的作用,而忽视了产品本身。一个现象是,当前整个经济形势并不好,但仍有酒企发展得挺好,他们依靠大单品突破成功后,再以“多品种、小批量”去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需求来实现。他说,仰韶刚刚推出的彩陶坊“天地之中”酒就是这个路子,600元的价格定位,填补了河南市场上的价格带空白,满足了次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陈振杰则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说“工匠精神”其实体现在白酒行业的各个方面,是个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均需倡导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最终才能把产品酿好、生产好、卖好。当然,河南白酒行业目前已经涌现出来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代表性企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这是豫酒的财富,也是推动豫酒发展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