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市场中,众筹酒业相映红。众筹不知何处去,酒业依旧笑春风。自2014年起,众筹从科技圈传入酒水圈,2015年起红遍酒水圈,2016年酒水圈的众筹趋于冷清。究其原因,失败者众,成功者寡,每一个成功者都具备大多数人不具备的“资源”,如梦陇酒庄,郎酒郎哥甚至巨刚众酒及水晶葫芦酒。
所谓资源,无外乎人脉、智慧及资金。人脉,并非是指强关系,更多的是弱关系;智慧,并非是指运营,更多的是指策划;资金,并非是指起步,更多的是指日常。
人脉保证流量,智慧保证产品,资金保证运营,其中最不可缺的是智慧。打造产品,制定规则,获取支持。而大多数众筹发起者最不缺的是人脉,也不缺资金,最为缺乏的是智慧;打磨出的产品跳不出传统产品的窠臼,所以在后期的传播及转化上大打折扣,导致众筹效果不理想。
从喧嚣到冷清,笔者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众筹不再是新鲜事物,不再是赋予美好愿景的模式,而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业模式。新鲜事物总会不自觉的吸引人的目光,并被参与者赋予美好的愿景。在这种大背景下,众筹发起者站在先行者的位置上,很容易获得来自强关系的支持,进而获得强关系带来的弱关系的支持。若众筹不是新鲜事物,以中规中矩的商业模式出现,大部分众筹发起者很难笼络到一批强有力的强关系支持自己,更别谈被很多众筹刷过屏的弱关系。
其次,社交流量不再集中,不再集中于易于流量转化的微博及微信,而分散于各类的客户端。众筹需要流量,流量来自于平台、广告、线下及社交,大多数众筹都需要通过微博或微信去引流。在2015年以前,微博及微信对自己的朋友宣传产品并不太反感,信息相对于闭塞。2016年以来,社群、微商等概念遍地开花,人们对微博及微信的依赖程度开始下降,开始向短视频、直播、今日头条等偏娱乐的平台转移,流量虽大,转化率却偏低。
再次,众筹模式被大集团、大人物在大平台衍变为高性价比的采购会,与情怀、梦想关系越来越模糊。众筹模式行得通,被很多中小企业及小玩家玩的风生水起,在媒体的助推下,让“预收+团购+情怀”在网友中有了足够的认知。市场成熟,意味着大集团、大人物及大平台就会将利用流量、供应链及价格优势收割用户,快速变现。此时,中小企业及小玩家再想通过众筹来吸引种子用户,因为无法与大集团比拼供应链,无法与大人物及大平台拼流量,所以众筹的效果并不好。
综上所述,众筹的红利已经衰弱。对于没有想法的玩家而言,众筹之门已经关闭,对于有创新想法,直击行业痛点的玩家而言,众筹的红利尚在。
众筹的核心是通过产品去筹钱,通过“社交”来为产品引流,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问题。无非是经济下行,营销方式难以创新,众筹路上人又多,不好做很正常。酒业众筹虽然趋于冷清,只要酒水的价格依旧存在“高额利润”,就会有“好事者”来搅动酒业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