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写文章说到,中国各地都出名酒,只有东北不出名酒。或许会有一些东北人不服,说我大东北也有啥啥名酒。事实上,东北最有名的几种酒,在全国也基本进不了前15至20名。
事实上,东北人是爱喝酒的。我之前就曾经写过,东北有句顺口溜,“夹小包,穿小貂,开个捷达,喝小烧”。过去,东北天寒地冻的冬季,赶大车的,上山打猎的或是砍柴的,甚至大大咧咧的农村老娘们,腰间或手里都会有个用来装酒的家什,冷了累了,都会仰脖子诌上一口小烧。但是,东北人爱喝酒,并不等于东北本地有名酒。
在我看来,东北有酒但出不了名酒,东北的酒多在低端徘徊,有几个地方名酒也“群龙无首”,是有几个方面原因的。
第一,东北缺乏历史底蕴。中国各地的名酒,基本上都是有历史文化加持的。比如四川的剑南春,唐代时“剑南烧春”就已名动朝野,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陕西凤翔的西凤酒,苏轼曾留下“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东北的地方名酒,比如吉林白城的圣元春酒,据说辽代的圣宗皇帝时就有了,吉林通化的大泉源酒,起源于女真部落烧锅。可众所周知,辽朝、女真都是游牧民族,根本就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关于酒的诗词。缺乏历史文化底蕴,怎么能有美名久传的名酒呢?
第二,东北的酒比较土气。东北所谓的四大名酒,其中之一也是相对最有名气的,哈尔滨双城区的老村长酒。这酒当然不是不能喝,在东北农家,坐在热腾腾的土炕,喝老村长酒,行着东北的酒令,说着当地特色的荤段子,也其乐融融。只是,“老村长”实在太土了一点,拿到大城市里,到高档酒店,或者文人雅士聚集的场合,这酒是不是上不了台面?即使是外地的农村,也不都是适应东北的二人转文化的。哈尔滨的北大荒酒、齐齐哈尔的北大仓酒也是,或许只有在东北当过知青的人,想忆苦思甜的时候才会上这些酒吧。可东北的酒企,却沉湎于北大荒、庄稼院、黑土地……
第三,东北没有精致美食。众所周知,四川和山东的名酒较多,这除了历史、地理原因之外,也跟当地讲究饮食有关。中国有四大菜系,其中就包括四川川菜和山东鲁菜。讲究饮食,能做好菜,自然要有好酒来搭配。可东北的饮食大家是知道的,比较粗劣,以炖菜甚至“乱炖”为主,“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就是当地最好的菜了。用好酒去配粗劣的东北菜,岂不是糟蹋了好酒?得,还是来点散装的小烧算了。
第四,东北产不了精细东西。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工业曾经很发达。但东北的工业主要是重工业,比如机械、钢铁之类,还有煤炭化工和森林工业,总体上是粗放型的。但几乎所有的名酒,都要经过复杂的酿制流程,是比较精致的轻工业,东北在这方面显然是不行的。而且,东北人对于市场营销、品牌文化塑造不重视,即便有原料不错的酒,也难将其打造成像样的品牌。东北人自己还牛逼哄哄,说什么“南茅台北大仓”。现在一东北也有人意识到当地缺少名酒的情况,却寄希望于政府扶持,真是笑话,难道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绍兴黄酒的出名,都是靠政府的扶持吗?
要说的是,东北人喝酒是不含糊的。当年雪村的歌里唱道,“老张请他(一个东北人)吃顿饭,喝了少了他不干”。喝酒是东北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若是两个人已经不能坐在同一个桌上喝酒了,那两人的矛盾就大了,而只要能一起坐到酒桌上,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但东北人喝酒也是粗蛮的,看重的是喝得多、能喝醉。赵本山小品中说的“先用盅,后用杯,用完小碗对瓶吹”,就是东北人喝酒方式的生动写照。好酒是需要慢慢品的,没有情调的人,你给他名酒也会被当成马尿。比如茅台、郎酒这样的名酒,东北人根本就不认。
作者简介:李清,江苏扬州人,媒体人,酒评网专栏作者,酒文化重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