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时代并不缺少工匠,手工业时代的社会依赖和环境束缚也确实造就了很多那个时代堪称绝响的工匠。
而今,随着工业时代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机器替代了人力,手工业产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的代言。实际上,当我们在唿唤工匠精神的时候,其实是在找寻推动行业回归的一种价值依赖。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酿酒行业无论是在技术传承、体系管理还是在市场运营及国际化路径的探索上,显然都已经游刃有余。
传承技艺体系化
立冬,是绍兴酒开酿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绍兴黄酒企业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祭酒神仪式,为的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酿出醇香的老酒。
2015年的立冬这天,第21届中国绍兴黄酒节开幕式暨开酿仪式在绍兴中国黄酒博物馆广场举行,来自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塔牌等15家绍兴黄酒企业的代表共同宣誓:做诚实人,酿良心酒。这标志着酒乡绍兴的众多黄酒企业进入“冬酿”模式。
这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仪式就是拜师,“徒弟鞠躬、敬茶、师傅喝茶,回赠长衫和耙头……”开酿仪式后,举行了中国酿酒大师、着名酿酒师收徒拜师仪式。应该说,这种庄重的拜师环节正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让技艺通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心口相传而生生不息。
在很多企业内,新员工到岗,第一件事就是“拜师”,跟随师傅学技艺,到车间实习,学酿酒更学做人的道理。
“什么时候投料,火候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会影响啤酒的风味和口感。”作为青岛啤酒“老一辈的酿酒师”,梁力把自己一身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自己的同事。“代代传承,老一代师傅就是这么教我的,我这一代不能断下,要一直传承下去。”
青岛啤酒对品质的承诺和坚守,从员工入职的那一刻,就定格在一代代青啤人的血脉之中。而对于酿酒过程中成千上万个细节的拿捏和把控,也都需要师傅的“传、帮、带”和口传心授,才能确保生产工艺的代代传承。
建立管理标准化
企业工匠精神的传承落到实处无疑就要从具体的管理方式上下功夫。
今年4月,主题为“工匠精神成就卓越品质”的青岛啤酒第38届“提高质量纪念日”活动在青岛啤酒二厂举行。作为一滴啤酒背后的“灵魂人物”,青啤酿酒师兼具对生命的敬畏、科学的缜密、艺术的悟性和生活的激情。“温度不差一度,时间不差一秒”,每一位青啤酿酒师几乎都是“时间控”和“温度控”。
“青岛啤酒113年来,这份工匠精神不是说出来,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青岛啤酒总酿酒师樊伟表示,在青岛啤酒生产流程上,每个环节都有一群秉承“工匠精神”的“手艺人”,他们对各自的工序一丝不苟、在99.99%中追求101%,精益求精。
作为保健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劲牌有限公司一直强调“发扬工匠精神,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劲牌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产品调配中,劲酒人从原酒计量、降度、醇溶、调香、加炭、循环、粗滤、精滤每一步都要求做到精准精确,确保产品的一次调配合格率。
据悉,一瓶劲酒从原料的采集、储存,到单药提取、调配,再到原酒陈酿、灌装,需一年以上的酿造期,这其中要经过多达1591道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流程才能进入消费终端。
同样,在白酒领军企业五粮液集团,其产品也奉行着完美甚至近乎苛刻的标准化管理。《华夏酒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五粮液每一坛用于勾兑的五粮液原浆,都要经过计算机精细的理化分析及专业品酒师的尝评,然后勾兑师再以他们灵敏的感觉器官、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悟性,来对不同风格的原浆进行勾兑。
有观点认为,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白酒行业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到“中国制造”的转型。未来的十年,将是酒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
显然,在这个转型提升的关键期内,恪守工匠精神遵循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从而确保产品的品质个性,将是白酒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整个行业来倡导和弘扬白酒的独特工艺和酒体风味的科学性,让世界消费者真正从标准数据体系内来了解白酒。
助推产业国际化
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五粮液成为此次峰会宴会用酒,在一个颇具民族风情的中国城市内,作为白酒代表的五粮液为世界了解中国白酒传统产业和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可以说,五粮液一直在积极弘扬中华白酒文化,积极探索将中国白酒推广至全世界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国白酒这一民族产业、民族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国制造”、“五粮制造”的魅力。
从2015年,五粮液荣获“百年世博 百年金奖”到2016年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五粮液都在用不懈的努力来带动整个白酒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资料显示,目前,五粮液已在海外市场开设了专卖店、旗舰店,还与DFS环球免税集团、美国百富门集团、韩国乐天集团等开展实质性合作,产品已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来看,在白酒产业的产区建设上已经形成了川酒、黔酒以及黄淮酒业的产区板块,作为川酒领军企业的五粮液也在整个川酒板块中异军突起,以产区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持续发展,用集团化的企业品牌打造成熟的产区品牌。
从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品味中国。
毫无疑问,五粮液的大国品牌定位已经和川酒的品牌国际化开始了“品牌共振”。
同样在世界很多国家大放异彩的还有中国的黄酒。
2016年,古越龙山联合另外4家黄酒企业共同发起成立500万元“中国黄酒业创新发展基金”,旨在弘扬工匠精神,表彰在黄酒创新发展领域的突出贡献者。
“作为传统产业,黄酒经过6000年绵延不断传承下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烙印、一个符号,其中‘工匠精神’功不可没。”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认为,黄酒近年频繁出现在国宴和国际峰会的宴会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黄酒整体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和塑造,扩大了黄酒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使得黄酒在酿酒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黄酒“走出国门”的步伐加快。
应该说,在众多酒种中,葡萄酒的国际化色彩最为浓烈,可以说葡萄酒已经是当下国际通用的宴会用酒。
这在不久前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中可见一斑。
于G20峰会前一天举行的宴会上,款待宾客用的是长城葡萄酒。而作为G20领导人峰会中规格最高、最隆重的欢迎晚宴,G20晚宴用酒则是百年匠心酿造的张裕葡萄酒——北京爱斐堡国际酒庄赤霞珠干红和霞多丽干白。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一亩地仅种266株葡萄树,葡萄树的根系深达5米以上,一株葡萄树只产一瓶好酒。每亩葡萄产量不到300公斤,这一标准甚至优于法国AOC法定产区标准。
显然,张裕在葡萄酒品质上的“匠心”可谓至诚至精,张裕爱斐堡酒庄的酿酒师们每年从葡萄种植、采摘、发酵,到橡木桶储存,事无巨细,都全程跟进。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达到完美,以酿酒人的匠心酿制每一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