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高低”应对
华润雪花2014年第四季度营收50.96亿港元,同比下降8.74%,单季亏损2.81亿港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拉大。不仅是华润雪花一家,啤酒行业整体不振也引发了行业内对于啤酒业未来的前景担忧。
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啤酒的产销量目前已经到达了周期上线。而这样的判断则基于目前我们中国人均消费的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现在是34.2升,世界平均是33升),继续攀升的几率很小。
在啤酒行业整体发展缓滞的压力下,青岛、燕京以及一些区域性品牌还要面对更多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截至2015年上半年,百威英博和华润雪花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8%和24%。向健军认为,一旦华润雪花的市场份额最终纳入百威英博旗下,那么百威英博在中国啤酒市场上的地位将无人能及。这会加速中国啤酒行业的整合,现有市场格局将会被打破,行业洗牌加快。
事实上,百威英博并购SAB米勒的传闻也早已有之,早在2011年年底,就曾有消息披露类似并购,随后也多次出现过报道,但此次是双方首次正式承认。
“无论是此次并购案的两位主角还是市场上的看客,对于下一步的应对也会早有预案,一味退缩是没有意义和出路的。”朱丹蓬说道。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也曾公开表示,在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品牌方对规模的追求高于利润的需求,而目前五大巨头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市场份额已经不再是企业最关注的点,赚钱、利润成为重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啤酒产业的盈利模式已经从依赖规模性的利润转变为提升单箱产品的利润,主要的发力点也都是在提升产品结构方面。
“面对并购之后可能带来的压力,‘一高一低’将是国内其他啤酒品牌的发展策略。”朱丹蓬提出,“高”是指继续发力中高端品牌,尤其是形成自己的高端产品品牌效应。“低”就是要深挖营销渠道,“向下沉到其他品牌可能做不到或者不匹配的方面,毕竟百威英博的产品并不适应在四五线城市这样的区域发展。这样才能找到生存契机”。
巨无霸命运待定
数据显示,2014年百威英博销量达4250万千升,SAB米勒则达2450万千升,若两家联合,6700万千升的体量将直接切走全球啤酒市场1/3的份额。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百威英博并购SAB米勒后,将制造出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约合1.59万亿元人民币)的行业巨无霸。
虽然此前有不少声音看好并购结果,但最终的定音之锤还没有落下,双方在并购价格方面还没有达成协议。
2014年年底,百威英博与SAB米勒的绯闻再度传出。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百威英博正在与银行接触,以寻求一项大概750亿英镑的并购,目标是SAB米勒。
而从9月份官方正式公开并购意向以来,百威英博的报价经历了38英镑、40英镑到第三次报价第42.15英镑,SAB米勒的估价已达到680亿英镑。在最新报价中,SAB米勒的股东可以获得每股2.37英镑的现金和0.48股百威英博股权,这部分股权将在5年后可以交易。
不过,这一报价再次被SAB米勒回绝,有消息显示,其管理层和股东的预期价格为每股45英镑,即总估值730亿英镑,“过低的现金比例难以令人满意”。
百威英博也回应称,对报价连续遭到拒绝感到失望。
向健军向记者介绍,百威英博的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北美和南美,但是这两个地方的市场增速已经放缓,百威英博亟需拓展新市场。目前全球啤酒市场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即为非洲地区,但是百威在非洲的覆盖率很低,SAB米勒能帮助百威英博打开非洲市场。如果并购成功,百威在全球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将超出30%,其在非洲、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度提高。若失败,SAB米勒可能是出于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和未来升值潜力大的考虑。
“从百威英博前不久增持珠江啤酒股份来看,中国市场对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百威英博与华润雪花是否有机会互相借力发展也要看最终的结局。”朱丹蓬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