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国产葡萄酒必须从危机中觉醒(2)

2016-10-14 10:57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第四、品牌竞争危机

中国葡萄酒发展了这么多年,消费者能够记住的中国品牌又有多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导致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包括品牌、渠道、传播在内的全方位的。

然而,变化是整体层面的,国外也一样在变化。关键的问题并不在这里。而真正暴露的问题在于:我们缺少品牌意识,没有很强的品牌的运作能力,包括一些大企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的国产葡萄酒是缺乏大品牌的,缺乏大单品的,缺乏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的。

我们的企业在推动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开发上,是断层的,力量是薄弱的。想当年的一些企业的大单品,升级换代工作基本做的都不好,难以再接再厉。

没有具有一定销量的产品支撑,底盘就会不稳,市场就会分散,地位也不会建立,建立了也会丢失。

 

第五、经营惯性危机

我们的大小酒企酒商,很多还是原有的思路。原本应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我们依然还是老思维为主,还没有真正跳出来。例如跟风,例如模仿,谁畅销跟谁。看似这并不为过,然而,其中折射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市场的变迁,导致我们的模仿能力越来越强了,甚至很多还在抱着忽悠消费者的观念。消费者对中国酒商的信赖一旦失去,还能挽回吗?

这种惯性的思维一直在延续,甚至还在蔓延。

第六、酒庄危机

酒庄是符合形态,它需要长期建设。中国葡萄酒的崛起的确需要酒庄,这是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和希望。但最怕的是投资人等不到那一天。经济环境好没有问题,经济环境不好呢?是否会有很多酒庄倒掉或者出问题?

然而,新时代背景的酒庄经营理念也应该改变改变了。难道酒庄酒就一定是高档的吗?就不能“快餐化”吗?酒庄酒并不神秘,也没啥神秘的。难道酒庄就必须要等到十年、八年才能发展、才能赢利吗?

国产酒的崛起,在当前的时代,是可以快速的。例如美国、新西兰的葡萄酒短短几十年,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如果不改变,再过30年,能够实现吗?中国的葡萄酒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那又能怎样?商业,增长才是王道。

进口葡萄酒不是洪水猛兽

我们现在对进口葡萄酒都是唱盛,而对国产酒则不断在唱衰。其实,进口葡萄酒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无坚不摧。国产酒有机会,有很大的机会,但关键还在于自己。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运作具有先天性的不足。世界主流大品牌、大企业其实都在运用“贸易+品牌”的方式运作。其实,进口葡萄酒更多的是在做贸易,而非品牌。并没有在品牌打造上真正下功夫。

卡思黛乐,在一个好时候,在进口葡萄酒的第一次风口时期,通过广告效应便树立了地位。与此相似的还有人头马。即便如此,其他国际大品牌也都没有如法效仿,相反依然是小心翼翼。

一个持续下滑的汽车公司美国福特,却利用一些的产品开发例如当年的别克,在中国基本上是通杀了目标人群。他们的品牌运作思路和运作的能力是值得学习的。

然而,进口葡萄酒在品牌的策略和手段上也是不知所措的。卡思黛乐更多的还是在做企业品牌,真正的大单品是谁?消费者能够分清吗?要想取得第二轮的增长,面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消费品牌!

类似于像保乐力加集团这样的国际巨头,其实并不值得称道。不是不尊重,而是其旗下无论是百龄坛还是芝华士,无论是甘露还是绝对伏特加、马爹利、格兰威特、杰卡斯,并不是依靠中国才崛起的,虽然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

进口酒有一个致命的先天缺陷,例如文化的距离。这和汽车还不样,汽车主要的差距在技术以及由此而来的成本。但食品类的消费品和消费文化就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不是靠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用文化才能解决。

而文化不是创造,只能融合。

当进口葡萄酒用贸易的方式在中国疯狂竞争时,就必然是价格竞争来主导,而价格竞争的结果一定会导致恶性竞争。而“聪明”的中国酒商会把进口葡萄酒做到四线、五线乃至所有的市场。看似下沉,实则会出现恶性竞争的噩梦。

那么,中国市场的葡萄酒话语权到底在谁的手中?其实不在进口酒也不在国产酒,而在消费者的口中。但消费者是跟随着B端而走的。消费者会随着市场销量的增长而成长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国产酒要做些什么才能捕获消费者之心?

多了就会繁荣,繁荣就会乱,乱就会使消费者迷茫,迷茫就会转向。这是一股暗流,这是同步存在的。这也是国产葡萄酒必须抓住的机会。

当进口葡萄酒的贸易红利快吃完的时候,我们不要怕,你可以敢大干一番了,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

关键词:国产葡萄酒 转型  来源:酒兔围  王德惠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