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上市公司三季报的靓丽 不代表白酒行业回暖

2016-11-08 10:0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上个月底,白酒上市公司三季度报频发,初看17家业绩数据,除了金种子酒、青青稞酒几个酒企的部分业绩数据略有下滑,白酒企业整体业绩数据一片向好,这让业内不禁都在感叹白酒业是真正回暖了,然而三季报的数据是否预示着白酒行业在2016年是真的全面回暖了呢?

海纳机构总经理、酒业评论员吕咸逊有着不同的看法:要看透中国白酒,不应该只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近日,吕咸逊接受酒业家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他对目前白酒行业发展态势的一些不同的声音。

中国白酒消费数量是下降的,消费数量是减少的,需求量在减少。对白酒消费量产生影响的有三点主要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人口红利,回顾白酒黄金10年(2002—2012年),也是人口红利的10年,中国实际上到2015年人口红利基本结束,从人口学上来说,到2020年人口危机可能就会出现,从消费群体人数上来说是下降的;第二个因素是限制三公消费后,白酒的消费频次是减少的;第三个因素是葡萄酒、进口啤酒、特色酒对白酒的替代性竞争加强。所以白酒行业不能仅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而要从整个行业基本面上来看,整个白酒行业的需求是萎缩的。

然而,萎缩之下为什么白酒上市公司今年1—9月的业绩一片向好,为什么绝大部分上市酒企都是增长的、少量企业下滑?那是行业进入“强分化、弱反弹”新趋势导致的,典型表现是销售收入、净利润向主流品牌、主流酒企集中,回溯来看,2014年茅台、五粮液已经走出低谷,他们真正难受是在2013年;2015年洋河、剑南春、泸州老窖等二线品牌也在走出来了;2016年三线酒企(古井、口子窖等省属数一数二的地方大酒企)等开始反弹;从竞争格局层面来看,白酒业呈现分化集中的态势。

从价格层面来看,也存在类似情形,中国高端酒未来可能不再以茅台、五粮液来定义,而是以红花郎10年来定义;白酒价格带上明显在向优势品牌、核心单品集中,700元/瓶以上销售收入集中到飞天茅台,500元/瓶集中到五粮液、国窖1573,还有一点水井坊的量,沱牌舍得已很难上到这个价格层级,所以就更不要提地产酒高端化了,地产酒高端化已经很难了。二线酒(200—500元/瓶)的中高端化层面,汾酒青花汾、洋河梦之蓝等今年开始在反弹,毫无疑问,一个价格带上,主力品牌、主力产品开始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200—300元目前就红花郎一款全国大单品。

通过占据价格占据市场在高端酒和中高端酒市场已经很明显,并且这个趋势开始蔓延到80—200元三线品牌的主流市场,比如地产酒景芝酒业的一品景芝今年增长或许超过50%,河套酒业的河套王增长也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由一线到三线开始分化,分化的同时开始反弹,但这也形成了层层挤压,由上往下挤压,行业整体的分化反弹是以一部分四五线酒企的退出为代价的,有些酒企反弹,有些酒企被弹没了。

所以很多时候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来分析行业是不够真实的,因为中国白酒集中度还不够。

与之相对应的是,酒类渠道的整合正在加速,在未来几年里,这一变化将对酒业格局和游戏规则带来重要影响。

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曾说过,这一轮渠道变革,连锁化、互联网化、资本化是酒商规模化的必由路径。区域性连锁有直营店、直管店、加盟店、店中店等不同模式,在国外连锁渠道也是主流渠道之一,连锁最重要的价值是商誉,替代了那些经常性违规经营的烟酒店,此外,连锁具备统一采购的供应链优势,这是其他烟酒店不具备的;最后是酒类连锁迎合未来消费升级服务的优势,占比比重会越来越高。

未来酒类连锁一定会形成一两个全国性连锁平台,省内也会形成一两个连锁平台。不过,三五年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并购整合,过去中国酒商基本上是家族企业、个体企业,运营规范化程度很低、作业标准化程度很低,很难去评判标的的价值,以后实现了运营的规范化,并购就变得简单。

    关键词:三季报 弱复苏  来源:酒业家  吕咸逊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