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大众酒时代来临,或成酒企成功关键

2015-12-02 13:56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未来,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心理预期,是所谓大众酒时代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

不得不承认,“大众酒”这三个字是凭空而生的一个概念,因为中国目前90%的酒都是给大众喝的,但为什么这个词成为热词?原因当然是形势所迫.原来给有钱人、有权人喝的酒不好卖了,只能回过头来想大众的办法。当然还有一个泵因是部分企业借着这股“东风”,推出一些貌似给“大众”喝的酒,来招商。

但问题是,大众的钱一直不好挣。那么本篇的主题就是该怎么挣大众的钱,当然是从理念上予以分析。所以,在这里,“大众酒”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的本质是:我们如何站在一个追求性价比、偶尔好面子的消费者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降质、降价,那样的“双降”不是营销层面的事情,只是机械的战术,归根结底需要我们用系统化的品牌战略去解决问题。“光瓶酒进城、盒装酒下乡’’这句话在某种角度鲜活体现了大众酒的产品运营策略,当然这个策略需要系统支持,更需要诸多新的理念。

多元化是大众酒理念的内核

多元化这是一个大的理念,有酒种的多元化,更有推广的多元化。也许有人说,大众酒是白酒范畴的问题,酒种多元化已经突破了白酒范畴,讨论有何意义?

但我觉得,一个消费者不会只喝一种酒,他可能会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乃至不同的心情下喝不同的酒,这时候不仅仅是选择同一个酒种的不同品牌。另一个更重要的现实背景是,作为主流酒种,白酒的地位正遭受挑战。

长期以来,白酒市场其实是基于“权力”而形成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消费行为,但随着政务消费被长期限制,白酒的主流地位其实被削弱了。自上而下的消费辐射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中断,消费“自主”时代必然来临。一旦自主选择,个性化必得彰显,酒种自然有进一步多元化的机会。

如果往前追溯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酒种多元化并不是新生事物,其实早已有之。查阅史料,就会发现在1949年建国之前,今天叫做白酒的这个酒种其实在那时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那时候白酒一般叫烧酒或高粱酒,都是小作坊生产,消费者应该都是普通老百姓。从各种媒介所记载的酒类消费情况来看,啤酒、葡萄酒乃至保健酒倒是不少,这三个酒种倒是有不少在大城市做户外广告。白酒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个人看来国家的力量起了关键作用。1949年后,各地将酒类作坊合并组成地方国营酒厂,白酒这个名词才产生,同时也由于国营而得到了大力发展:1 952年,政府主导的“中国名酒”评选进一步让白酒内部产生了分化,优秀的产品得以脱颖而出,被评上的名酒得以提升价格,从而进一步地被主流人群所接纳。

所以,从理念上我们需要相信,白酒 仍然是主流酒种,但其他酒种的比例会扩来看,在中国人目前所消费的酒饮中,白酒占到65%以上,啤酒约为18c70,剩下不足15%的份额被红酒、露酒(包括保健酒)、黄酒乃至鸡尾酒等多个酒种瓜分将来,这些占15%的酒种比例会扩,白酒会缩小。需要注意到,红酒比例一直在稳定增长,随着白酒增速快速下降,红酒的相对增速会迅速提高,啤酒的高档化趋势继续发展,同时,露酒、鸡尾酒等酒种增速会加快;而在大众价位的白酒内部,产品和包装两方面的创新趋势都会加快,比如营养型白酒,比如光瓶酒突破价格天花板。

用价格分割不了消费者

从营销来说,行业回归理性,企业展心态也会趋于平和,期待像过去“高高在上”服务细分人群攫取高额利润,几乎是不再可能。以前喝酒是“喝价位、喝面子”,大众酒时代,消费者向喝品质、喝品牌转变,这是一种理性回归。当然,我们不能说以前不理性,只能说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比例高了。

需要注意的是,从行业内部来看,所谓的“大众酒”其实只是概念上的新名。

并非新生市场。大众价位的市场不要说早已有之,其实是古已有之。只是现在大中型企业在价格向上发展方面严重受阻,所以掉头想把大众价位做起来。但在个人看来,大众价位并非简单地推出低价位的大众酒新产品就可以,它需要系统层面竞争力的重新构建:比如茅台做赖茅这样的品牌,目的是想做大众酒,但对于茅台目前的系统来说,要让一瓶酒的生产成本低于50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而大众酒发展背后就离不开低成本战略,相比中小企业,这一点恰好不是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所以从内部市场环境来说,白酒行业大众酒发展结果势必是让原本就是红海的细分市场更加残酷。这就会进一步推动酒企谋求更大力度的创新,其中酒种的跨界将会是重头戏。

从行业竞争而言,随着一线名酒战略顺势调整、品牌更加接地气、产品聚焦大众消费价位、市场与渠道运作下沉,过去一线名酒与区域性品牌“分割消费带”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名酒的下沉已经对区域性酒企构成竞争性威胁。泡沫时代涌现出的“区域性高端酒”在短期的辉煌之后将逐渐下行,有的甚至暗淡下去,所以除了产品聚焦大众消费之外,还需要更加聚焦区域,更加务实接地气。

另外,需要注意,从价格来看,大众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大众酒就是普通意义上中价位或者中低价位的白酒产品;广义的大众酒跟价位联系就不那么密切了,无论哪个价位,一个品牌或产品都要争取最多的人群,你的占有率越高,你的“大众”性就越明显。比如老村长和剑南春、郎牌特曲这样的产品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在你自身的价位上占有率越高,那么大众性就越强。在操作上,一个品牌到底占据什么样的具体价位,企业要对自己有精准的评估,然后重新定位自己。以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全价格带推进,现在市场环境变化了,企业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最精准的价位,然后做深、做细。这样的变化可能是趋势性的,也可能对整个白酒的产品开发、市场运营产生深远影响,今天常见的一个品牌横跨无数个价格带的现象在今后可能会逐渐减少,每个品牌(注: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精准人群。

学会和懂酒的消费者相处

随之而来的将是消费文化的变化甚至重塑:以前喝酒是喝面子、喝氛围,那么在大众酒运作时代,其实正在向喝品质、喝品牌转变。这是消费者日趋理性化的表现,在白酒企业长期的培育下,一批懂酒的消费者其实已经越来越成熟了,这就要求企业拿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去满足。博大酒业2013年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光瓶酒进城,盒装酒下乡”,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趋势,这句话准确预见了中国消费者中有一部分已经很理性了,这批理性的消费者就是~懂酒”的人,他们对白酒的口感、品牌、包装和价格这四个维度的权衡更加理性,包装这个权衡指标其实已经退居到口感和品牌后面了,只有前三者统一协调起来,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被接受。

光瓶酒进城就是理性饮酒的最大体现,“进城”形象说明了消费者对白酒内在品质而非包装的更加认可,“去掉包装喝好酒”成为追求性价比的大众人群最广泛的诉求。盒装酒的下乡并不是说原来乡镇没有盒装酒,而是说农村市场需要更好的盒装酒。

如何把这两个领域做好,需要我们在思想上认识到面前的现实和机遇。要知道,每次大调整都会带来大发展,机会就孕育在调整中,比如2000年之后名酒和区域品牌的崛起,而抓住了这两类品牌的经销商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高端酒的量价下滑和老百姓生活消费价位的升级并行不悖,老百姓消费升级是个更大的蛋糕,比如光瓶酒由原来的5~10元向10~30元升级,所以这轮调整会带来一个周期更长,发展更快的新时代。

未来,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心理预期,是所谓大众酒时代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消费者的预期和感知从来不是单一的,这种感知包含了感性的、理性的、个一眭的等多个层面,鲜活的品牌形象需要系统的规划,品牌系统化的建设决定了跟消费者的沟通效力,高效的沟通是赢得消费者的第一步。

    关键词:白酒 白酒企业  来源:中国酒志网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