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19时许,李克强与上合组织各国领导人在郑州相会,共同参观河南省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成果展,随后举行宴会欢迎外宾。
宴会融入许多河南元素,如中原冷菜大拼盘、杞县紫薯泥、河南特色烩面等,无不体现着浓浓的“河南味”。但两款宴会用酒却与豫酒无缘,或者说与白酒无缘,当晚宴会用的是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干红和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干白。
当李克强举起红酒杯欢迎来宾时,当在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中,遍寻桌上白酒无果时,红红的葡萄酒似乎再次触痛了白酒行业本已脆弱的神经。
不可否认,对于白酒消费市场来说,一段时间长期以官场为核心,引导着品牌的起起落落。但是,通过一次宴会用酒真的就能看到白酒行业的明天吗?笔者认为,白酒行业无需过度解读!那么,为什么近些年来,但凡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宴会,白酒都与之无缘呢?
原因一:中外饮酒的口味不同
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白酒产量占世界烈性酒产量的37.5%,但在海外的市场份额却不足千分之八。
中国人“洋酒”喝得多了,但似乎较少听到“老外”喝白酒的消息,国外市场上销售的中国白酒,其消费对象主要是华人。
中国白酒完全不符合老外的口味,问题不在于度数,而在于味道。中国人向来以浓香、酱香等各种香型来给中国白酒分类,可是这些香型到了欧美并不受欢迎,在他们看来,中国白酒的味道很“冲”。
反观俄罗斯,伏特加虽然是烈酒,但在欧美国家的销量却非常大,原因很简单,在酒吧里,鸡尾酒有六成以上加了伏特加。伏特加是一种百搭酒,可以与各种饮料调配饮用。
在中国,朋友在一起吃饭,开几瓶二锅头众人举杯一饮而尽是一种增进感情的好方式;而在国外,喝酒是一种消遣,他们比较倾向于喝一些软性酒,烈酒都是以鸡尾酒的方式饮用。
因此,中外饮酒口味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性会议的宴请用酒。
原因二:国际宴席与张裕优势
中国正走向国际化的舞台,了解饮酒在国外餐饮宴会和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就能更好地与外国人打交道。
首先,与中国的一些宴请不同,外国人并不把饮酒的多少与合作成败的可能性大小联系起来,干杯只是用来表达敬意,并不要求把酒喝光。敬意和欣赏是通过细酌慢饮来表达的,饮酒是方式,沟通才是目的。
一般来说,葡萄酒是国际宴会场合的常客,酒庄酒更是高端葡萄酒的主流。
张裕涵盖国内6大酒庄、国际4大酒庄,全面覆盖葡萄酒高端市场。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还推出私人酒窖服务,率先将期酒这一国际通行的高端葡萄酒营销方式引入中国。
针对国内一些人认为“高端葡萄酒都是进口的,中国的葡萄原料是否能做出世界顶级葡萄酒”的怀疑,张裕公司总工程师李记明博士表示,“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大葡萄产区,张裕完全有能力在布局的六大优质产区生产出与国际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
连续多次入选国际宴会用酒,这与国际宴会用酒习惯和张裕自身的实力优势是密不可分的。
结束语:宴会用酒要淡然视之
其实,不仅是近些年来国际宴请中没有白酒的影子,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大概是从2002年开始,即便连中国的国庆招待会,也不再用传统的高度白酒作为宴会用酒。
也是从那时起,出现了“每位客人面前放三只酒杯”的规制,三只酒杯的形状和功能都各不相同,一侧杯肚稍小一些的专门用来装白葡萄酒,中间杯肚稍大的那支装红葡萄酒,另一侧杯肚最大的那支是饮水杯。
因此,不难看出,白酒淡出重大宴席的餐桌,并非新鲜事,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而从2002年开始,中国白酒正式迎来了黄金十年发展期。重大宴席用酒的变迁,只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标志之一,实在无需过度解读和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