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为什么高端化是鲁酒一块“贫瘠的土地”?

2017-12-18 11:2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孔丛子》说:“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形容人的酒量大,其中大舜与孔子都是山东人。山东人善良朴实,勤劳坚韧,说话办事透着豪爽,素来以能喝酒闻名天下。也许正是凭借这份的独特的个性,山东人在全国有口皆碑。

不知为何,山东白酒主流消费长期在中低端盘桓,其高端白酒市场与一线白酒乃至某些区域强势白酒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一直以来,鲁酒的总体发展特色可用“三低”概括,即“低度”、“低价”、“低档”,所以鲁酒的高端化一直是一块“贫瘠的土地”。

为什么鲁酒在高端白酒市场缺少竞争力呢?

细细想来,应该与两个关键要素有关,一是没有国家名酒;二是标王事件影响。

山东人常以“为学慕齐鲁”而倍生“文化大省”的自豪感,甚至流传“山东是中国长子”的说法。如此一个地位优越的“产酒大省、喝酒大省、销酒大省、文化大省”,在“国家名酒”领域和全国白酒大流通领域,竟然没有相应的话语和地位,这让山东人心里不免有些忿忿不平。

山东白酒为什么缺少国家名酒?难道是山东白酒的品质差吗?

其实不尽然,“三低”中的“低度”,即低度浓香,是鲁酒典型的风格特色。山东低度浓香型白酒起步早,范围广,从20世纪80年代,山东白酒行业就顺应形势,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的战略方针,下大力气开始推广研制低度浓香白酒,并形成了“低而不淡”、“低而不浑”的鲜明特色,使低度浓香型白酒成为鲁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低度浓香型白酒在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非常高,90年代,鲁酒低度浓香行销大江南北。2010年9月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了“中国浓香型低度白酒发展大会”,正式确定了景芝、泰山酒业、花冠、兰陵、扳倒井、古贝春、趵突泉、孔府家等八家企业为“中国低度浓香型白酒著名企业”称号,这些企业在多年的实践和积累中,对低度浓香白酒的开发和研究中,形成了成熟的、系统的、独特的生产工艺,独特的产品风味口感。

至于为什么鲁酒群体中没能产生“国家名酒”,这其实与山东人根骨里的个性有关。

在谈论山东白酒为什么没有“国家名酒”的时候,有一种说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粮食短缺,鲁酒一心为国分忧,积极贯彻国家“生产薯类白酒”的政策号召,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瓜干酒的生产,减少粮食酒的生产。这个过程是由酒届泰斗周恒刚的“烟台试点”推动的,开创了中国白酒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技术试点,它构建了新中国白酒行业的工业基础。但是,“烟台试点”最大意义在于“麸曲”的产生,在节约粮食的大背景下,“麸曲”提高了出酒率,并使薯类白酒生产成为可能。因此,从上世纪五十年开始到八十年代初期,薯类白酒一直在鲁酒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一些中小酒厂的工艺设备也是按照瓜干(薯类酒)设计的。在坚持薯类酒生产近30年后,鲁酒进行产业方向的调整,生产的主力从瓜干酒向纯粮酒转化,九十年代末大量改为纯粮(多粮)固态酒。

关键词:鲁酒 高端酒  来源:红高粱名酒论坛  王磊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