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戏称:国产葡萄酒,现在不尴不尬,像是第二次见丈母娘的女婿。这话并非没道理,根据《2018酒类行业大数据》显示:自2014年之后,酒类潜在消费人群逐年增长。意外的是,国产葡萄酒产量却逐年下跌。按理来说,买酒的人增加,留给国产葡萄酒的缺口应该变大,可事实却出乎意料…
国产葡萄酒的现状
历经数十年的消费者培养,80、90后进入消费群体,中国消费葡萄酒的人群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葡萄酒产量,在2003年开始也出现双位数增长。用赵本山的话就是,改革春风吹满地,国产葡萄酒真争气。
可这种欢喜没持续多久,自2013年开始,我国葡萄酒产量此后开始出现波动,在2014年有小幅反弹,之后一泻千里。截止今年8月,我国葡萄酒产量为39.2万千升,同期相比,累计下降3.9%。2016年,2017年的总产,更是低于2010年总产量。不跌还好,一跌起来还有脾气了,连续跌了四年。
今年国产葡萄酒产量相较高位产量的2012年相比,下降了近三成。国产葡萄酒到底招谁惹谁了,以至于酒生如此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国产葡萄酒下跌的原因
很多人将国产葡萄酒这种困境归咎于:进口葡萄酒竞争冲击。这无不有道理,2013~2018年上半年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量逐年递增,2018年上半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为38.54万千升,同比增长25.8%。市场份额有限,而进口葡萄酒长期占据主导。国产葡萄酒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挤开重重压力,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这是国产葡萄酒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源原因。
酒哥觉得这种困境,有两个大的原因:
一方面是投入动机,现在白酒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也在进军葡萄酒行业,白酒企业的资金要比葡萄酒企业的资金雄厚得多。论钱,他们不缺。但葡萄酒酿造属于长线项目,不可能短期内见到效益,而如今的资本介入与投资,往往把赢利作为短期内的首要目标。赚快钱这套传统酒企业的手法,并不灵验。另一方面,我国葡萄酒行业现在没有形成共识,都各打各的算盘,着急但是没有形成合力。散沙之下,很难聚拢起国产葡萄酒销售的浪潮。
国产葡萄酒何去何从
一直以来国内葡萄酒产业都在呼吁,希望政府将葡萄酒生产从工业划分入农业,并增加葡萄酒农产品补贴。
说实话,这种呼声,更多是从成本层面去考虑,对改变现状没毛用。想要走出现在的困境,各位企业大佬可以参考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在信息碎片化的大背景下,渠道对市场的作用在减弱,所以企业应该打造品牌影响力,走品牌化道路。
其次,企业要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一定要做出拳头产品,提高竞争力,别老想着赚快钱。
最后,目光放远一些,想确立长久的品牌影响力,一定要做到全球化,在国际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才是葡萄酒该有的品质追求。
当我们自身的产品需求量下降时,别总想着,是不是市场饱和了,是不是市场变了,
而是多自问几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国产葡萄酒真的够好了吗?无论目标定多远,都别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