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泸州老窖(000568)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张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泸州老窖集团在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扶贫产业园中,将引入设计产能20万吨的白酒项目,项目投资额预计3年内将达到80亿元,而区别于传统传统白酒生产模式和目前市场主流的五粮浓香,项目将以智能化和数据化模式,生产目前较为小众的小曲清香型白酒。
张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作为浓香型白酒上市公司泸州老窖的母公司,为了避免同业限制,泸州老窖集团将不直接出资和管理。泸州老窖集团将负责组织引入投资者,投资者来负责建设工厂和生产经营,而泸州老窖集团将负责项目的供应链保障、并在品牌宣传和酒体设计上给予技术支持。
但泸州老窖集团为该项目设计了极高的门槛,并替投资者做好了方向性的规划。据介绍,整体项目设计规划为20万吨,预计整体投资包括流动资金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有多个意向投资者在谈,但泸州老窖集团方面并未透露详细的投资人信息。根据计划,项目年内就将投资8个亿,年底前实现投产2万吨,而到2019年底,20万吨的规划将全部投产。
20万吨的规划产能并不是小数字,2016年五粮液(000858)的整体产量为13.8万吨,同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能为1358.4万吨,同比增长3.23%,20万吨如果满负荷生产将占到全国总产能的1.5%。据张良介绍,之所以设计如此大的产能,也是为了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当地的产业扶贫。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传统白酒强调酒厂历史和传统生产工艺,该项目的设计上将采取智能化和数据化的生产模式,并计划最终全程实现可视化和可追溯,不是模糊的口头记录而是数据化的记录,而这一模式更像是啤酒的生产模式,在国内白酒生产中属于“异类”。
张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样定位是为了小曲清香型白酒更符合未来消费变化的趋势。目前国内消费已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也对白酒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白酒的成分表述较为模糊,而消费者需要更数据化的产品,包括溯源体系的建设。在众多传统白酒品种中,小曲清香型白酒具备了智能化生产的条件。
黑格咨询董事长徐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清香型产品的特点是发酵周期短,一般在2个周到1个月就可以完成,而五粮浓香的周期则在2-3个月。另一方面,传统浓香型白酒更强调酒窖和窖泥的历史和微生物的丰富度等,而清香型比较简单多为瓷砖或石板窖,因此从技术上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难度并不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要的浓香、酱香和清香都属于大曲型,工艺多为自然发酵,微生物较多,因此酿造过程中变化较大,更依赖于酿造工人的经验。而小曲酒的微生物较大曲酒更少,因此菌种简单品质更统一,因此更容易解决大曲白酒内容复杂,标准难定的问题, 也具备了工业化统一标准批量化生产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白酒主要以五粮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大曲)为主,小曲清香型白酒分布集中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多为家庭式酿造和小酒厂为生产主体,目前还没有大的领军品牌。2013年,泸州老窖曾经和统一集团合资生产小曲清香型白酒,但张良表示,此次的战略布局并不相同,此前目的是为了把酒卖到台湾省去,而此次则是希望在国内引导消费从而打开市场。
张良认为,小曲清香型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比如劲酒的基酒就是小曲清香型。记者查阅资料,2016年劲牌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2.15亿元,此外目前网端热卖的江小白等互联网白酒也多是小曲清香型产品。
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石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正在发生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年轻人消费的白酒存在缺失。选择小曲清香型白酒做低度酒,也是由于口感更柔和,更适合年轻人饮用和未来潜在的国际化推广。
但目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场总量并不大。
徐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国内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销售集中在四川和云南等地,空间上看,清香型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较低,大北方地区的清香型白酒(大曲)的销售规模在300-400亿元,占白酒销售总额的8%左右,市场空间并不算大,因此未来真正上市后市场如何还有待观察。
在张良看来,目前产品一方面瞄准新一代消费者,目前80后和90后的消费者正在成为白酒消费的中坚力量,相比与老一代消费者,并不完全相信故事,而更愿意接受数据化和科技概念,而国际化则是另外一条出路,曲清香型白酒的口感更接近于伏特加,可能更适合走出去。
事实上白酒走出去一直没有好的出路。在2016年秋季糖酒会上,来自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1-9月,我国白酒出口量和出口额为1.2万千升和3.5亿美元,分别占白酒产量和销售额的1.2‰和1.5‰。而2015年白酒出口企业排行榜显示,年出口量最多是生产米酒的中山珠江桥贸易有限公司,其产品多用于烹饪,而非名酒生产企业贵州茅台(600519)或五粮液。
徐伟表示,国内浓香、酱香等白酒的口感个性较强,国外消费者难以接受,事实上伏特加等本质上类似于清香型白酒,更容易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