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比较难看的年报:
2016年4月8日晚间,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2015年公司实现啤酒销量98.95万千升,同比下降了6%,具体到啤酒品牌上面,重庆啤酒旗下的“重庆”、“山城”、“乐堡”的销量分别是46.78万千升、27.50万千升,14.79万千升,分别较2015年同比增长363%、-63%、65%。
在营收和利润方面,2015年,重庆啤酒实现营业收入33.24亿元,与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相比上升了5%,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67.84万元,同比下降189%。
黄桷树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是重庆啤酒1997年10月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由于2015年公司对长期投资减值、关停工厂固定资产减值、商标减值等进行了大额计提,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公司2015年度利润总额-3.27亿元,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亿元。这意味着,如果除去计提减值准备因素,重庆啤酒的营业利润同比是正增长的。
重庆啤酒称,为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公司对辐射能力弱、可替代性强、生产效率低的工厂实施优化,在2015年,公司已对重庆嘉酿啤酒公司綦江分公司、柳州山城啤酒公司、重庆啤酒安徽九华山公司、永川分公司、黔江分公司、重庆啤酒集团六盘水啤酒公司等六家分子公司进行关停。
记者注意到,上述关停的六家分子公司,其固定资产绝大部分已经被计提减值。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啤酒聘请开元资产评估公司对六家关停分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六家分子公司原值合计为4.45亿元、累计折旧为2.05亿元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扣除对应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后,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2.04亿元。
另外,重庆啤酒根据评估结果对原值为9920万元的“山城牌”啤酒注册商标计提减值准备512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啤酒间接持股33%的孙公司——重庆嘉威啤酒公司直接对母公司重庆啤酒的包销行为提出过疑议。
工商资料显示,重庆嘉威啤酒公司有3家法人股东,1家为重庆嘉酿啤酒公司(嘉酿啤酒公司的2家法人股东为重庆啤酒和嘉士伯啤酒厂香港公司),另外2家股东为重庆钰鑫实业集团、重庆钰鑫实业集团工会委员会。
2009年1月,公司与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威啤酒公司)签订了产品包销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在协议期限内,嘉威啤酒公司将仅生产山城牌商标系列啤酒,且应将其生产的全部啤酒交由重庆啤酒包销,协议期限为20年。
按照双方签署的包销协议——“从2014年度起,包销数量与重庆啤酒在重庆九龙坡区和北部新区的啤酒企业合计啤酒产销量的增长保持同步;包销价格按重庆啤酒在重庆九龙坡区和北部新区的啤酒企业同品种、同规格、同市场的出厂价进行结算,每千升啤酒平均价格与公司九龙坡区和北部新区所产每千升啤酒价格保持一致;同时重庆嘉威啤酒公司将根据重庆啤酒包销啤酒数量承担销售费用,自2014年起,当年包销数量在15万千升(包括15万千升)以内,仍按每千升人民币100元的标准承担,当年包销数量超过15万千升部分,按重庆啤酒在重庆九龙坡区和北部新区的啤酒企业承担的平均每千升啤酒销售费用为标准承担。”
在2015年,重庆啤酒收到重庆嘉威啤酒公司来函,重庆嘉威啤酒公司对上述包销协议有关价格条款的履行情况及包销啤酒的累计量差存在疑议,截至2016年4月8日,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