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发布2018年半年报。中报显示,1-6月,茅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38.06%;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157.64亿元,同比增长40.12%。
作为李保芳主政以来的首份中报,报表以大幅增长的经营数据,让茅台继续以遥遥领先姿态领跑行业,可谓给足了“新帅”面子。
不过,除了数据,茅台中报还告诉了我们更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穿越淡季”的茅台成绩单
报告显示,茅台的淡季旺销表现,超出了市场预期。茅台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39465.40吨,茅台酒基酒30422.48吨,系列酒基酒9042.92吨。
其中,茅台酒实现营收293.83亿,系列酒实现营收39.93亿,系列酒收入上升明显,对整体贡献率已近12%。茅台酒和系列酒并驾齐驱的“双轮”策略正发挥效应,“一枝独秀”在走向“多点开花”。
半年报还显示,茅台经销商数量突破3300多家,经销商数量增加了250家,增加的主要是酱香系列酒经销商。1-6月,茅台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177.35亿元,同比增长155.72%。
业内人士分析,茅台上半年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上调茅台酒出厂价,819元到969元近18%的价格提升,使得整体业绩出现增长;另一方面,茅台酒在高端市场快速增长和供不应求,带动了系列酒的量价齐升,其“淡季旺销”的效应,拉高了整体的业绩。
受益于股份公司的良好表现,2018年上半年,茅台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实现50%以上的增长,创下了近年来最高增速,倍受业界关注。另外,茅台集团酒类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比重高达94%,充分表明酒类业务在茅台集团的发展实力与竞争能力,说明了酒类主业对集团的贡献在持续加大。
茅台新的大单品轮廓越来越清晰、态势越来越明显。上半年,王子酒增长尤为强劲,已成为茅台酒之后的第二大单品。习酒窖藏1988成为10亿元级单品。天朝上品、白金酒年内销量和销售收入有望按既定计划和要求,分别实现4万吨、30亿元,1万吨、10亿元。
由报表可看出,茅台率先穿越行业调整期之后,还在史无前例地穿越“白酒淡季”,形成了“淡季旺销”的局面,证明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
预收款下滑或持续全年
尽管对茅台预收账款回落已有预期,但等市场真正看到半年报中预收账款的波动,还是发出一片轻叹。而即便有着多项耀眼数据加身,茅台也难以掩盖预收账款的下滑。
报告期内,贵州茅台预收账款为99.4亿元,较上期期末数减少31.11%;二季度预收款环比一季度减少32亿元。
对于茅台经销商预付货款的减少,广发证券分析师王永锋认为,此举主要是由于公司改变打款政策以及发货节奏调整所致,新董事长在逐步建立更加规范的治理和财务制度。
中信建投在报告中也指出,这与茅台公司年初改变打款方式有关:从提前3-4个月打款,改为当月打款当月发货模式,“考虑到2017年第三季和第四季业绩都是高基数,预计预收账款未来仍会持续下降。
强大到如茅台,也面临着一定压力,这对整个高端白酒有着警醒和参照意义。业界认为,白酒行业必须直于经销商预付货款减少,而导致的预收账款大幅减少问题。
有人提出,基于外部宏观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自身发展阶段出现的隐忧,高端白酒景气度不应该被过度看好,更不应忽略下游经销商的温度。
精准扶贫与1399元有没有关系?
茅台管理层认为,上半年,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立足于“做足酒文章,扩大酒天地”,认真实施年初工作计划,圆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坚持“能快则快,不设上限,不留后路”,更加注重工作安排的针对性、工作落实的有效性,按照“保目标、补短板、强后劲、谋长远”的主线,紧扣生产、销售、管理等重心任务,深入落实年度经营计划,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商产业研究院认为,下半年,随着茅台公司新酒老熟后上市,发货量预计在1.6万吨。其中三季度9000吨,四季度7000吨,与去年持平,叠加价格的提升,业绩仍可有20%增长,较市场预期也更为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半年报中,茅台首提“精准扶贫”工作成果:1-6月,共计完成精准扶贫投放6257.67万元,涉及农村道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扶贫捐赠等事项。
不知道是否同样从公益和责任的角度出发,自8月6日开始,到8月8日截止。茅台营销公司开展三天的夏季消费者优惠活动。茅台文件要求各省区、联谊会组织国酒茅台专卖店、特约经销商以1399元/瓶价格,向消费者销售普通茅台酒,且普通茅台酒投放量不得低于2018年6月1日至8月6日实际到货量的20%(或不低于60件)。
在迎接“千亿时代”的关键时刻,茅台一面打响“能快则快、不留后路”的千亿之战,与此同时,“精准扶贫”、1399元/瓶茅台等措施出台,显露出了茅台在价格不断上涨、舆论接近沸点下“抚慰人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