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7年第一季度(1-3月)的葡萄酒进口数据出炉。
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葡萄酒进口量为151,163,863升,进口额为581,276,728美元。其中进口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8.7%,进口金额则同比微跌1.6%。
瓶装葡萄酒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量为113,317,160升,进口金额为537,426,021美元。其中进口量较2016年同比微增5.7%,进口金额则下滑3.4%。
散装葡萄酒今年第一季进口量为35,289,223升,进口金额为30,557,778美元。进口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21.4%,进口金额增长35.6%。
葡萄汽酒今年第一季度进口量为2,557,480升,进口金额为13,292,929美元。进口量较2016年同比下滑8.2%,进口金额增长13.6%。
WBO点评:
除了宏观经济层面的原因,从进口葡萄酒行业来看,从2015年开始的复苏或许是一种不稳定的复苏。今年春节后,有酒商吐槽淡季来得早,销售疲软,增长乏力,分析有如下三大原因。
1、名优白酒复苏,相继涨价,经销商追涨,大笔资金投入白酒板块,进口葡萄酒渠道“缺血”,导致进口商谨慎进货。今年以来,茅台、五粮液、国窖等名酒相继调整了出厂价,整个酒类板块内部的分化效应波及进口葡萄酒。
2、投机资本退出进口葡萄酒领域,玩家减少导致进口数据不好看。在进口葡萄酒行业,有的外来资本要么玩了2-3年后,经营损失后不敢再玩;要么主业缺血,无力再投入进口葡萄酒;要么其他行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进口葡萄酒行业,将资金调到高回报行业去了。新进口葡萄酒经营企业的特点是首单进口金额和量非常可观,但持续性不足。
3、低端酒成本上升,海运费增加,进口商囤货导致低端酒进口量脉冲式增长,消费需求处于换挡期,中高端酒暂时还没有起势,VCE餐酒和普通AOP仍然是行业刚需品。其结果是总量微增加,但总金额难以提升。
关于散装酒的量额均呈双位数增长,WBO认为其原因在于部分国家的葡萄原酒具有“比较优势”,“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而葡萄汽酒的量跌价升,则彰显出该细分领域“地板级”产品的退出。起泡酒曾经历好几年的“大举入侵”。不少酒商疯狂进口大量低端起泡酒,而低端起泡酒存在保质期短、口感差的诟病,有口感问题起泡酒的出货,则会带来酒商信誉受损、库存积压,这也让他们采购的最新一批起泡酒时保质期更长、品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