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研究 >

解读国家政策对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影响(2)

2015-01-21 11:28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四、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认识

(一)国家文化名片

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得最好的产业。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以酒鬼为典型的负面文化形象影响了酒的国家形象。滥酒、酗酒、醉酒等现象屡见不鲜。酒壮色胆、酒后驾车、醉酒滋事等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公款喝酒,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落后的酒文化甚嚣尘上,鸠占鹊巢,劣币驱逐良币,大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各界强烈不满。机关限酒、军队禁酒、民间倡导适量饮酒成为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

这一轮关于酒的限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进行了了有效区分。公务接待要依法接待,但不能上高档酒。军队禁酒,但也允许军人在家中饮酒。民间消费,不禁不纵,倡导适量饮酒。所以,本轮政策引导,既讲普遍性又讲特殊性,既讲法治又讲人性,纵观历史,算是最理性的酒政。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对外经贸极其繁荣的时期,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今天,中国重开丝绸之路,就有再通世界的盛世气象。酒对国家领导人来说,也不是避而不谈。习近平在墨西哥时就讲:“朋友老的好,酒是陈的香。”在重大国际交流场合,国家领导人也是需要举杯饮酒的。

可以认为,当前国家对酒的感情很复杂。不便纵,不便禁。不便宣传,不便冷落。原因在于:白酒的文化形象需要重塑。我们想,当中国的白酒文化形象重塑到能像法国葡萄酒文化一样能够国家带来光荣和自豪的时候,国家领导人也一定会把它作为国家文化名牌对外传播的。

(二)打狼保羊

狼已经钻进羊窝里,要捂死狼,同时必定会捂死很多羊。“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惨胜如败。”在今后几年内,中国那些温顺得像任人宰割的羔羊似的白酒企业会死掉很多。“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固有观念对中小白酒企业的观念束缚,正在促使相当数量的中小白酒企业进入冬眠期或被冻死。过去十年,其实是中国酒在丰盛的草原中自在成长的十年。绝大多传统酒类企业都没有防范意识。在这十年中,国外的洋酒像大灰狼一样的闯进了中国酒市场的羊群里,那感觉,简直是尽享美味,尽情吞噬。洋酒进入中国市场之轻松与愉快,简直就像一群饿狼闯进一群无人保护的羊群中大块朵颐一样自如自在。

中国酒要想与狼共舞,短期内基本不具备对应的实力。本研究团队通过对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的酒类市场调查,认为中国酒基本没有做好国际化的准备,包括“世界的五粮液”也只是自吹自擂。原样照搬到国外的商场、超市去的五粮液,说是国际化,其实是国内化的延伸。今年中国奶农倒奶的现象足以证明狼钻进羊群式的强弱分明的竞争对中国奶业的伤害。中国酒应当庆幸国家的限酒、禁酒政策在控制了羊群的生存空间也筑起了防狼的高墙。

如果我们这时放开中国酒市场,引狼入室的结果,那就是简单重复的狼吃羊的故事。等狼把羊吃完了,我们想要再养羊就不容易了。大家可能记得,中国曾经是有自己的可乐企业的,天府可乐和崂山可乐,这两个可乐企业的死法值得借鉴。在当年中国企业没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时候,国际并购与合作,是吃掉中国品牌的简单便捷方式,天府可乐和崂山可乐就是这样死的,似乎水井坊也有重蹈覆辙的倾向。好在是中国酒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而且是第一产业的延伸,虽然总体智慧不足但也不轻易相信他人,所以国外资本一时半会儿还灭不了中国酒业。

当然,多说一句,我们是反对以整顿和规范的名义淘汰中小企业的。因为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根源。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大企业都能永世长存,我们也不能说中小企业就不可能做强做大。适当减少数量可以,但要想尽可能集中是不可以的。

(三)后来居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政策对中国酒类企业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促退作用。可以想见,度过“炼金十年”的中国酒类企业,一下会做得更强更大,更大更强。

从“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到“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到“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这些政治标语、口号的演变,反映了国家发展过程中从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协调同步,到生态发展重于经济发展,到偏重生态发展,演化出一条越来越成熟的执政理念发展之路。

“留得山河待后生”,重长远发展、重整体发展,体现了国家的成熟与远见。中国酒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更重要的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做背景,这是中国酒在转型升级后可以后来居上的根本保证。

五、从国际竞争层面来认识

(一)国际政治较量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世界主要酒种中,只有少数国家生产的酒的原料是主粮,特别是中国酒,其原料包括南方人的主食大米和北方人的主食小麦、玉米。中国一旦大量缺粮,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养活中国,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养活中国,没有一个国家不想进军中国粮食市场,肯定有国家想用粮食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国家安全系于粮食。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限制用粮食酿酒。“谁来养活中国人”永远都是悬在国家领导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中国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轻则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重则引发严重饥饿甚至引发战争。所以国家层面总是把农业放在首位,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战略地位。中国酒的生产用粮,必须控制在适量的范围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国酒,必须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用计划加以调节,绝不能盲目地生产。

当前国家层面的限制措施,有助于减少酿酒原料用粮,减轻国家粮食压力。本轮调整后,国家应当就中国酒的生产,制定严格的生产计划,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引导和预警。

(二)国际经济竞争

中国酒进出口逆差现象相当严重。中国进口酒多,出口酒少,酒是高税收、高附加值的商品,中国酒的贸易逆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相当不利。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在低附加值、低税收的纺织、玩具、衣服、皮鞋、打火机、零件等没有特色的制造业,而包括酒、香水、化妆品、汽车、电脑等高附加值、高税收的产品,中国在进出口中都是逆差。中国被技术发达国家的品牌剥削现象非常普遍。在酒方面尤其突出。

限制酒消费,从整体上缩小了中国酒市场,打击中国酒产业的同时也打击国际酒产业,相比中国巨大的市场而言,国际酒市场尤其是以生产拉菲葡萄酒闻名的法国酒受打击更加严重。这一轮限酒,使得洋酒在很多地方退出中国市场。如果这轮限酒时间达到5年以上,洋酒想要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机会不会很多。而按照中国的政治制度,本届领导人将统治中国10年。10年的时间里,洋酒的品牌在中国被稀释、被淡化,这种形势实际上有利于中国白酒在今后做强做大,做大做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拉菲等葡萄酒打造产区概念,限量生产葡萄酒,使得生产拉菲酒的法国波尔多成为世界顶级奢侈品酒的生产地。而中国虽然也提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区概念以及宜宾酒等地理标志产品概念,但由于中国白酒是用粮食酿造的,客观上原料的产区性不强、原料供应可以按需提供,因而在中国白酒一旦价格和利润上调之后,技改扩能一窝疯上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出现成为必然。)

(三)国际文化选择

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文化也将吸引世界瞩目。中国在国际上已经开始具有一定的经济自信了,但我们严重缺乏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的缺乏首先体现在酒文化上。当法国领导人向中国领导人推销酒的时候,我们中国领导人向法国领导人推销茶。这充分说明中国国家领导人对酒文化缺乏自信。而这种文化自信的缺乏原因在于中国的白酒产品缺乏科技支撑、制度保障、文化引领。

中国与酒相关的管理部门、产销企业、科研院校、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简称政产学研媒,任重而道远,不把中国白酒从科技上说清楚,从制度上给保障,从文化上去引领,中国白酒就只能是土豆而变不成洋芋(虽然实质都是马铃署,但称谓不同文化意义就不同)。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世界各国更关注中国,更关注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需要有载体来传播。纵观世界强国的文化,除了军舰和炮火外,主要都是跟衣食住行购用娱相关的生活用品。在衣食住行购用娱等方面,我们认真推敲,只有中国酒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也最具有产业价值。五粮液在全球整合资源,在全球寻找市场,打造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不断地融入海外消费化,也算是在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贡献。

总而言之,国家政策对酒的高度关注,不是偶然为之,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也有明显的结果。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只有多角度多层面来认识国家规定对中国白酒的影响,我们才不会囿于舆论的认识。因为舆论只是发声者的观点,就具体观点而言,都代表的是个人或组织的观点。我们必须兼听,才能明晰;我们必须多看,才会清楚。每一个组织或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或观点,都有其合理性。经过多年的调研、学习、思考,我们把关于国家政策对白酒的影响从五种典型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供领导参考和同行了解。为了防止学术语言平实的文风可能导致观点不突出的弊端,我们就采取相对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述,希望领导和同行理解。我们把各种观点消化吸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免过多的理论影响到读者对观点的吸收。

总而言之,国家层面对酒采取的政策从当前来看有制约和压抑作用,但长远来看,保护和促进作用更明显。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和酒类企业理解不了这一点,还在提“抱团发展”、“取暖过冬”的口号,我们认为是不妥的。在产品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抱团发展的结果是抱得越紧越发展不了。取暖过冬结果是找不到地方取暖全部都要冻死或冬眠。如果政府去提倡抱团取暖,那么企业就会指望政府,政府也就容易将那只“看不见的手”演变成为“闲不住的手”甚至成为“闲不住的咸猪手”,形成对企业过度管理的局面。

当前,绝大多数酒类企业依然没能摆脱发展思维惯性,依然在按照传统高耗能、高投入、低产出、高价格、高利润的方式行事,但现实是今后必须走低耗能、低投入、中产出、中价格、中利润的新思路,重构中国酒业“健康饮酒、科学酿酒、生态酿酒”的新商业文明。在退出军队市场、减少政务市场、主攻商务市场、加强自费市场、拓展农村市场、开拓海外市场的总体思路上,形成新常态、新驱动的发展路径,使中国酒走上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路。

(本文整合了王延才、宋书玉、孙宝国、王铭晖、徐进、王国春、唐桥、刘中国、彭智辅、刘友金、张颐武、秦书尧、杨柳、江禹甫、林枫、李振江、王朝成、骆凤文、王金月、尚书勇、杨波、张宜明等人观点,因行文方式相对口语化,没有原文引用,也没有注释和引用,在此予以说明,并对上述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3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中国白酒金三角酒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提升研究》(2013ZR0100);2014年宜宾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五粮液的文化碎片整理与历史重构》(2014RY012);2014年宜宾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基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宜宾酒”产区打造研究》(2014RY011);

作者简介:

郭五林(1972-) ,男,四川宜宾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酒文化与酒产业、公务员考试研究;

孟宝(1980-),男,甘肃渭源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地域文化、区域经济研究;

刘万明(1973-),男,重庆人,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南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白酒国际化。

梁祝(1972-),女,贵州遵义人,宜宾学院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白酒生态化。

关键词:中国白酒 国家政策 行业发展  来源:白酒经销商学院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