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是可可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中国啤酒行业经历了高歌猛进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看下当前我国啤酒行业的现状和市场发展情况。
外媒称,2014年中国人的啤酒消费量十余年来首次出现同比减少。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啤酒消费量约4939万千升,同比减少约1.8%,为国家统计局自1998年开始该项统计以来的首次减少。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啤酒总产量为5061.54万千升,同比增长4.59%。这已是继啤酒行业自2012年以3.1%的增幅打破近20余年来产量增幅首次跌破5%之后,第二年增速低于5%,情况在2014年变得更糟。
数据显示,2014年1月-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达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这是十年来啤酒产量的首次下降。下面是对二三线啤酒厂商发展情况分析。
随着啤酒类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二三线啤酒企业的一些困境也暴露无遗。
日前,重庆啤酒披露的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7343.52万元,同比下降超五成;早前披露年报的啤酒花业绩同样惨淡,公司营收、净利润均有不同幅度下降。此外,西藏发展、兰州黄河等啤酒业务增长亦显乏力。
实际上,由于啤酒市场逐渐饱和,对于二三线啤酒商而言,单纯依靠产能提升增加利润愈发艰难。有报道称燕京啤酒2014年业绩下滑,如今更多二三线啤酒企业的业绩表现,更加印证了行业向一线龙头集中的趋势。啤酒专家方刚亦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啤酒业过去更多追求产量,而现在“调结构”已是主旋律。
二三线啤酒业绩堪忧
重庆啤酒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1.69亿元,同比下降6.44%;净利润7343.52万元,同比下降53.74%。尽管利润下滑与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有关,但重庆啤酒销售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2014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啤酒销量为104.76万千升,总销量比去年下降15.44万千升。
同为嘉士伯控股的啤酒花亦未逃离业绩下滑命运。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减少13.3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775.92万元,同比减少60.02%。
此外,西藏发展发布业绩快报预测,公司2014年净利将同比下降,较上年同期减少85%~75%。尽管西藏发展表示,2013年公司出售股权等事项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1.29亿元。因此,公司2013年净利的基数较高,导致2014年同比大幅下降。但从其此前披露的半年报和三季报看,公司啤酒销量、营收都出了明显萎缩。
另一啤酒上市公司兰州黄河净利则出现较大改善,其中,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贡献不少,但在啤酒销售上也并未见较大起色。
虽酒企纷纷就业绩下滑给出多个客观原因,但长期关注啤酒业的一位券商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竞争环境、价格战越发激烈,让啤酒销售利润走低。
从追求产量到调结构
从相关啤酒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情况可知,啤酒企业已经告别过往以增加产量和规模实现增长的时代,国内啤酒总产量10多年首度出现下滑。
2015年1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啤酒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为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现在我国啤酒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70%,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国内啤酒产量已经饱和。”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产能“触顶”之后,以往以增加产能获得利润的路也越发难走。方刚认为,新常态下的“调结构”成为关键词。“产品结构从金字塔形的低端结构逐步向中高端转移,中高端的结构增长将是企业业绩增长的主力;此外,新常态下,吨位考核的比重将降低,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金额考核会登场。”
实际上,调结构、重品牌塑造成为啤酒厂商突破口。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珠江啤酒、惠泉啤酒则分别实现了50%、70%的净利润增长。
其中,珠江啤酒提出推进“聚焦市场、聚焦产品”战略,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转型,包括加入易拉罐产品,谋差异化发展。惠泉啤酒亦将增长原因归功于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上的改变。
重庆啤酒早已意识到产品结构的重要性。2014年,重庆啤酒持续实施产品结构优化策略,同时基于品牌战略的考虑,缩减了部分低端、利润率低、销量大的品牌。重庆啤酒还表示,2015年,公司计划以国际高端品牌(嘉士伯和乐堡)与本地强势品牌(山城和重庆)四款啤酒作为品牌组合,实现突围。
但在上述分析师看来,地方性啤酒企业想要成长成为全国性企业,难度较大,市场格局是向最大的企业集中,突围很难。
经历了2013年到2014年的行业整合、并购,啤酒市场强者恒强的格局也愈发清晰。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4家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的市场份额总计达到70.6%。对于二三线啤酒厂商,未来的日子无疑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