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研究 >

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3)

2016-07-18 15:13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四、对策建议

事实上,在从“川酒”品牌的无意识传播到“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的有意识打造的观念转型过程中,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建设与整合传播是影响四川白酒整体品牌的关键。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整合传播,是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协同创新,从川酒企业间激烈竞争“抢夺蛋糕”到抱团竞合“做大蛋糕”的四川白酒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地理品牌内涵

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最致命的失误就是将这一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其结果就是将“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的含义复杂化、随意化和庸俗化,降低了品牌认知度和品牌认同度。事实上,“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最需要突出和强调的是川南黔北这个“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在水源、土壤、空气、窖池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复制优势,明确“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的远景。通过合适的品牌远景来指导品牌建设规划,激励品牌建设的参与者。明确“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内涵的好处至少有二:第一,“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必须牢牢绑定川南黔北这个中国白酒的最重要产区,才可能把“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品牌故事讲清楚。假如“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成了各地川酒都能往里装的“框”,那么,“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也就名不副实,不值几文了。第二,“中国白酒金三角”的产区只有仅限于川南黔北地区,才可能争取贵州省及茅台集团的参与。一方面,假如“中国白酒金三角”成了巧换概念的“框”,那么,茅台酒的加入实际上就是自降身价;另一方面,放下四川省川酒“一盘棋”的思路,也是对贵州省拿出的诚意。

2.实施两个品牌战略

就目前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现状而言,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品牌在实践中是基本上是可以划等号的。但事实上,二者存在着不小的区别。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同时实施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战略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战略。第一,“四川白酒”是一个行政区域概念,“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是一个地理产区概念。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包含“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品牌,然而,“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品牌不等于,更不足以替换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是更宏观的“川酒”整体品牌战略。第二,严格来说,“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品牌所涉及的白酒产区实际上仅限于川南的宜宾市和泸州市,而不应该包括成都市、德阳市、遂宁市、等16个市(州)组成的所谓延伸区和协作区。因此,无论是从学理上讲,还是从实践来看,二者都必须加以严格区分。此外,实施“双品牌战略”的重要好处是在这两大地理品牌之间构筑防止品牌株连的“防火墙”。

3.落实品牌建设主体

尽管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最主动和最积极“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品牌建设主体就是名字中带有“金三角”字号的两家公司——四川省商业集团发起成立的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连锁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运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者也自诩为“实施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名酒历史品牌和驰名地域品牌‘双品牌’系列酒连锁经营的责任主体企业”。我们的调研发现,该公司所进行的品牌推广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同各大川酒知名企业合作推出的包括“金三角川”、“金三角中”在内的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定制酒而进行的。但事实上,这些打着“中国白酒金三角优质产区酒”和不同川酒企业旗号的所谓“双品牌”定制酒的本质和表现都只是不同白酒企业的新品种系列酒。因此,在产业链上游,吸引“六朵金花”参股,共同出资成立品牌运营公司,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平台上推出“六朵金花”新品种;在产业链下游,构建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覆盖全国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连锁店体系的所谓“金三角模式”对于“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的品牌建设与整合传播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推动作用。无论是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还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地理品牌,都需要权、责、利明确的品牌建设主体。

4.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在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品牌建设实际效果的重要约束条件就是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川黔两省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由于行政归属、财政收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分离,从川黔两省政府的层面来看,两省尚未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方面有实质性合作。但事实上,川黔两省对“中国白酒金三角”概念的理解和认同,川黔两省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建设工作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品牌溢价的利益协调机制。由于品牌溢价的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尽管茅台酒和五粮液等一线白酒品牌都有兴趣借助“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江湖地位”都较稳固,因此,普遍缺乏在国内市场上参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建设的积极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贵州十大名酒”评选活动中,茅台酒根本无意参与。最后,为免尴尬,对外的表述是:授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质量继承创新特别贡献奖”,不参加2011年“贵州十大名酒”评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性。

5.建立预警管理体系

近年来,中国白酒产业的“塑化剂”、“添加剂”等风波不断。事实上,由于缺乏原辅料质量、酿造环境卫生、酿酒设施设备、加工工艺技术、包装材料安全等方面的强制性质量标准。中国白酒还存在着诸如农药残留量、醛类物超标、铅含量超标等多种隐患。例如,我们在对某酒厂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就听说了白酒玻璃瓶(俗称“水晶瓶”)包装的食品安全隐患: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含砷物质是常用的澄清剂。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包装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限量》(GB19778-2005)明确规定了小型玻璃容器(容积小于600mL)的砷溶出允许限量为0.2mg/L。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乙醇的作用下,砷类物质还是可能继续溶出,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问题是,在新出厂白酒的常规质量检测中,由于二者的接触时间不长,这类问题是检测不出来的。但显而易见的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给出相应对策,否则的话,很可能因为诸如“水晶瓶”风波之类的危机事件而导致一大批川酒企业“躺着中枪”。所以,进行系统的风险点排查和第三方常规性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长效的四川白酒原产地地理标识品牌产品质量预警管理体系,可谓刻不容缓。

作者简介:马健,男,四川雅安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

关键词:川酒 白酒金三角  来源:佳酿网  马健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