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三板扩容开闸一事,早已不再是新闻。小公司能通过“上市”获得所缺,自然是好事儿,但从去年四川的酒类销售企业1919登陆这块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以来,关于利与弊的争论就没停止过。前两天,主营葡萄酒的上海金易久大也登陆新三板,又引起行业热议。
其实笔者认为,葡萄酒企业上市,利是大于弊的。
目前的大陆流通市场上,葡萄酒渠道集中度与品牌集中度两个重要指标都明显偏低,这导致了市场资源被严重分散,不利于行业大资本进行宏观整合。即便这几年参与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企业在规模及实力方面呈上升趋势,但从营销策略来看,却基本流于地面招商或触电上网,较少能深入到资本联盟层面。
活跃于各大城市的葡萄酒经销商挂牌新三板,起码可以为行业资本提供进入及退出的合法途径,这搭建了一个对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葡萄酒流通资源进行整合升级的制度框架。如果缺少这个基础,葡萄酒流通市场就仍然是一个分散的、内耗巨大的传统市场,无法借助金融市场——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果上面所讲的宏观利好对单个企业没有多少现实意义,那我们就谈一点儿实际的。
首先,税收是一种投资。当然,我们本身即是小公司,就算全额缴税,也不可能成为光荣的纳税大户,更不能成为政府的座上宾,但按时足额缴税还是会带来一些潜在回报的。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为例,在去年这个时候,区一级政府对新三板上市企业就设置了四项扶持资金,还专门成立了服务小组予以对接。这些都是葡萄酒销售企业进行市场公关的重要节点,因为在政府协调下,一些本区域内的跨行业企业往往要抱团发展,要知道,一个行业外的企业团购客户往往会成就一个酒类销售公司,这类案例也并不鲜见。此外,按时足额缴税会增加公司的纳税信用等级,在大数据时代,这是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以及各类创投机构做客户调查时的重要参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越是小企业,就越应该重视信用资源的积累。
公司证券化是个人财富增加的重要契机。对决策层来讲,“货币”这张牌打完之后,手中所剩的,也就只有“信贷”这张牌了。尽管短期内有震荡波动,但闭着眼都能想得到,未来的资本市场必然迎来一轮繁荣(当然,也有人会称之为泡沫)。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普通人所能看到的是,财富的创造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差价赚取与服务增值正被资产溢价所取代,恰如精明的文化商人吴晓波所言,“资本及资本杠杆在未来个人财富波动中的效应将急剧增加。”你还会发现,一向不买股票的他,最近已经将自己的蓝狮子公司推上了新三板。转回头看看我们这些做葡萄酒的小公司们,我们还犹豫什么?
与白酒属国家限制产业相反,政策上对于葡萄酒等果酒的发展是持鼓励态度的,虽然一些推行零售连锁模式的公司在产品结构上正在做“增红减白”的调整,但除了目前的“店面”资产以外,资产量级仍然是制约流通型公司上市的最大瓶颈。目前的问题不是上不上,而是如何上?是往上游产品方向延伸,用OEM的方式生造出一个“品牌”?还是颠覆终端市场,以模式创新实现公司整体价值提升?显然,答案应该趋向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