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偶遇两位内陆区域葡萄酒经销商,一位是几年前从某IT公司下海创业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理论派,另一位是最早一批参与进口葡萄酒全国品牌运营的实操派。
但是二位老板背景和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但谈话之间大部分时间都集中于一个话题:中国沿海、内地进口葡萄酒品牌如何排名?
但是除了张裕、长城、威龙、王朝这样几十年沉淀的全国性品牌外,进口葡萄酒和其他国产葡萄酒能覆盖全国、有大众认知度和市场份额的屈指可数。
但是为什么葡萄酒行业品牌稀少?葡萄酒品牌化之路又能否有出路?笔者以多年行业经历、所见所闻所想、行业数据收集很分析,今将其从以下几个纬度来分析:
一、消费基础弱和文化传播难
但是虽然,现在的影视时尚文化在潜移默化的推动葡萄酒的文化,但是品类成熟度仍然不高,酒类消费者虽不排斥葡萄酒,但是主动消费习惯还在形成之中。用一位策划专家的话来说:葡萄酒是人们生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因此,市场需求决定尤其针对内陆地区,葡萄酒市场的更加碎片化,葡萄酒品牌建立缺少大片式成区域的消费市场基础。
但是另外,进口葡萄酒流行的酒窖团购模式和现今各种葡萄酒培训课程,更多的是在向消费者传播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条路不一定接地气。最近WBO和张裕一起策划的《谁是绝配——中国八大名菜与中国葡萄酒的搭配体验》活动,就在试图切入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八大名菜,值得提倡。
二、 品牌区域化现象明显,转全国性品牌难
但是什么叫品牌?笔者认为,没有销量、没有市场占有率、没有终端覆盖率和曝光率就不是品牌,黄尾袋鼠在美国是第一品牌,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位次是不及国内白酒生产厂家的在智利开发的自主品牌(2014年单一自主品牌销量超过300万瓶)。
但是你能说黄尾袋鼠是中国知名品牌吗?
但是不难理解,浙江年销售额过10亿的某新疆白酒品牌,在浙江是大牌,但到其他区域能否算白酒大牌就不好说了。
但是相反在南方一些地区,首采、澳洲豹这样的葡萄酒品牌年销量都超过百万瓶,是当地知名品牌。
但是做好一个区域,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比如找对几家经销商,比如用好几个不错的媒体,比如定好合理的各级价格。但是如果要推广成全国品牌,却很难复制,毕竟全国市场太复杂。
三、市场价格体系维护难、经销商关系处理难
但是非常多的国外生产商和酒商,中国区负责人是空降中国的高管,或是缺乏中国市场基层经历的海归,会展营销模式成为他们在华的主要市场推广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最终造成捡起芝麻丢掉西瓜。
但是因为在展会上,你根本不可能找到拥有终端掌控力的大商。也就不可能成就真正的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但是另外,他们一上台往往就大举推行扁平化,即使不具备扁平化的条件。
但是以某新世界领导品牌跨国酒业集团为例,其新上任的中国区总经理出身于世界500强快消公司,这位高管的目标是其任期内把批发价超过150元的葡萄酒做成快消品,为此进行着渠道扁平压缩,这对已有几大经销商合理利润不可能不造成冲击,窜货、乱价目前已经在市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