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集中化发展是各个行业的共性,白酒也不例外。我认为,全国性的白酒品牌最终将维持在10个左右。在这场集中化进程中,白酒品牌将呈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好的一些酒企比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会不断地壮大自己,不断地加大营销,并不断地兼并中小品牌。在这场兼并与被兼并的“战争”中,我比较看好全国性品牌控股地方酒厂这种模式,这或许会是今后白酒集中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高端受阻后,抢占中低端市场成为各品牌的突围之路。然而,“黄金十年”期间,全国性品牌大多放弃了中低端价位带。比如茅台不太注重迎宾酒、王子酒的推广,只注重茅台年份酒,主抓高端和超高端。虽然说后来有些动作,但是太晚了,市场已经被区域性品牌占领了。五粮液、泸州老窖也一样,在市场被占领以后,现在想回过头再做中低端,除了下调高端酒价格以外,很难。比如,一个地产品牌在山东一个县做到一亿元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全国性品牌想占领山东一个县非常难。再比如,在广东地产酒没有起来的时候,尖庄想进入当地市场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五粮液主抓高端酒,放弃了低端市场,给了广东地产酒时间和空间。广东的玉冰烧、九江、石湾等品牌虽然没有赶上第一次浪潮,但是在后来的五六年时间里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市场营销,占领了很多中端市场,按照先来后到的道理,五粮液在广东招尖庄的代理商做市场就比较费劲了。这就是说当地产品牌强大时,全国性品牌想虎口拔牙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很难。
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也面临发展的两大壁垒:一是来自全国性品牌的外部挤压,二是区域品牌自身的持续性增长的“动力引擎”。这就迫使区域品牌不得不寻求外界帮助以增强自身抗压能力。
既然全国品牌和地方品牌都有现实的需要,那么,二者是否可以联合呢?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就是通过兼并国内一些区域性品牌酒厂做起来的,白酒自然也可以走这条路。毕竟,中国的酒的路子是参照着国外酒的路子、轨迹来走的。在我看来,全国性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强强合作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这也许是白酒企业最后的结局。五粮液和邯郸市政府合作成立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鲜活的案例。过去,五粮液从来不会在区域里投资、合资建厂销售,现在,五粮液在邯郸与当地酒厂合作,既输出了自己的品牌,又扩大了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而地方酒厂也在这次合作中获得了新生,当地政府也增加税收,实现了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