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热点,难以突破
尽管上述的冷门酒种有的凭借短时间赢得的一定名气,在局部地区迅速打开了市场,但大部分产品还是没有在大市场上取得有效突破,逆势蹿红、新品类上位的可能性也很低。
“米懂的”刚刚出现,我们观后效而评论。但《华夏酒报》记者在采访孝感米酒时,却看到了这个品类市场不能壮大的原因。
米酒产业规模小,品牌还需要打造。但即便是在米酒之乡的孝感,当地企业都不愿投入品牌塑造,一来他们思想相对保守,没有想要把企业做大的强烈欲望;二来因产品和品牌同质化竞争,很多企业担心自己投入了资金推广,成果却被其他企业所享用。
产业不但处于低层次竞争阶段,而且也显得无序。孝感米酒曾有辉煌的历史,但好景不长,在短暂的繁荣之后,当地米酒产业迅速陷入无序竞争。众多生产企业为了各自的短期利益,不惜牺牲质量降低成本,开展不良竞争。一些小作坊也随意滥用“孝感米酒”这块金字招牌,极大地破坏了孝感米酒的声誉,引起行业整体滑坡,消费市场迅速萎缩。
再来看预调酒,这个行业虽然有了一定格局,但未来市场出现大热的可能性也不大。上海睿玖葡萄酒咨询公司总经理郭福生预言,它的火热持续不了太长时间。
这是因为,当前很多杂牌充斥着这个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跑到预调酒领域淘金,等到价格战一旦打响,又要保证利润空间,就只能使用更加廉价的原料来简单调配。“这样的饮品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一旦出现类似严重后果,预调酒的生命更加长久不了”。郭福生表示。
再者来说,预调酒本属于小众格局,换言之,即便是发展到高峰时期,它的规模也是有限的。而当前如此多的酒商涉足预调酒,势必会分割市场份额引起价格战,企业除非有超强的资本,否则在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时候,就很难在这立足。
从果酒的发展来看,应该说果酒做大的可能,也比较微弱。从近几年来看,果露酒(包括露酒)虽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但在市场开发方面没有打开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国有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果露酒企业的统计,2013年果露酒(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是:其他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28.68亿元,增长15.46%;利润总额28.87亿元,增长13. 76%;税金总额19.02亿元,增长12.99%。高于酿酒行业的平均增速。同时,果酒产品在部分特色水果产区或单品种水果产量地区,也是外来资本投资的热点。
但由于理念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原因,在生产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果酒企业仍是照搬葡萄酒的生产技术,大部分产品缺失了本产品应有的特点和个性,影响了产品及行业的发展。此外,产品之间的共性少、个性多;品牌仍以区域性品牌为主,全国性品牌较少,果酒基本没有形成全国性品牌。
借鉴一些方向和措施
虽然每个酒种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但整个酒类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调整措施,也应该成为冷门酒种的一些借鉴。
首先,回归本质,找准定位。无论主流酒种还是冷门酒种,这些品类的发展,都是我国酿酒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其最根本的属性是为消费者带来精神愉悦和享受的嗜好品,广大的普通消费群体才是真正的消费对象。
《华夏酒报》记者建议,无论是什么酒种,回归到大众嗜好品的消费方式上来,充分研究消费市场,把握多元化需求。认识到服务消费者,才是我们酒类行业的价值和使命,即便各酒种的发展规模是不一致的。
其次,挖掘文化价值,创新表现形式。我国的酒类产品,都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以往,酒行业十分重视酒与文化的关系,但往往形式单一。如何在林林总总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展示自身风格和特色,形成产品独特的内在气质,是各个酒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冷门酒种更应该拥抱文化,酒一直都与五千年文明息息相关,酒文化也不仅仅等于酿造历史,不仅仅在于“讲故事”,它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不同酿酒大师的技能表现。我们应将文化这种抽象概念具象,与产品风格、内在特质、大师工艺统一协调,相互印衬,打造产品的“名片”。
第三,创新营销体系,结成互利共同体。冷门酒种的营销体系尚不完整,但也不可走其他酒种走过的误区。例如,酒类行业目前现有的厂商模式,类似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准入方式,一旦市场变化,往往造成流通渠道的库存积压和资金链的崩溃,导致厂商双方的不信任,完全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而冷门酒种要想长远发展,应该对此适度规避,建立起更加高效合理的营销体系,探索厂商合作新关系,开创资本渗透、股份合作等新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市场体系制定价格水平,组成互利合作体。
第四,设立品牌战略,尝试营销新模式。品牌能反映出产品的三重价值:理性价值、感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各个酒种都应该要明确自身品牌地位,品牌优势,设立长期的品牌发展战略,目光要从眼前短期利益延伸至长期的品牌价值、发展格局上,把产品品质、价格、品牌三位一体结合起来,才能选择相应的渠道模式、推广策略、营销系统,才能最终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可。
无论是哪个酒种,多尝试、多探索,广泛接受新思路、新渠道,充分利用电商、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线下体验等新兴渠道进行宣传营销,通过这些渠道的年轻化特征吸引和拓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建立起符合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
最后,团结力量,合力共赢。各个酒种应该形成跨区域的产业合作、企业合作模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携手共进,团结共担,如此,酒行业将形成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