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研究 >

中国葡萄酒如何应对进口葡萄酒的零关税冲击(2)

2014-12-05 10:0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零关税或加剧葡萄酒市场竞争

短期来看,国产葡萄酒的回暖迹象对行业发展利好,而从长期来看,国产葡萄酒前方的困难依旧重重。

在2012年中国对新西兰葡萄酒实行零关税后,今年11月17日中澳两国签署的自贸区协定推出零关税政策,加上先前已经签署的中智两国自贸区协定,国产葡萄酒将从明年开始迎来智利与澳大利亚两大葡萄酒主产国的市场压力。

据了解,2005年11月在韩国釜山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和智利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税目总数97%的产品分阶段实现零关税设定了框架。

2012年9月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国又签署了中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

根据这份协定,2015年,智利葡萄酒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关税将从今年的1.6%降为零,仅征收10%的消费税。

与此相类似,今年11月17日中澳两国签署的自贸区协定意向书显示,明年自贸协定正式达成后,两国间85%的贸易商品将实现零关税,4年后实现零关税的贸易产品将提高到93%。具体来看,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产品葡萄酒则会在4年内将关税从目前的14%~30%降为零。

目前,澳大利亚每年出口到中国的酒类产品价值约2.17亿澳元。

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澳大利亚葡萄酒进口额为1.82亿美元,是第二大进口国,全澳十大瓶装酒出口酒庄/酒商均已实现对华出口。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智利和澳大利亚两国而言,零关税将有助于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两国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以澳大利亚为例,目前其进口葡萄酒综合税率为48.5%,这部分税收对于葡萄酒而言是其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压力。

广州科通展览总经理贾燕平坦言,目前不少进口商的利润率只有10%,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14%的关税完全能成为酒商的新盈利点,对提升竞争力不言而喻。

受政策利好,不少酒商都加大了对澳大利亚和智利酒的进口力度。

格瑞普酒业销售总监毛艳春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市场需求和零关税,我们今年已经加大了智利酒的进口比重。

在零关税的影响下,有专家表示,虽然新入行的经销商或许仍以法国葡萄酒起步,但是在未来几年低端葡萄酒上量的年代,智利酒、澳大利亚酒将是不可忽视的机会。而零关税还将传导到终端价格,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最终终端价格的下降无疑在提升智利、澳大利亚酒竞争力的同时,挤压国产酒及其他地区进口酒的市场份额。

据悉,不仅是智利和澳大利亚,因为随着中国加入WTO,逐步兑现关税约定,以及同其他国家加深地区间经贸交流,未来还将有更多类似于中澳自贸区的零关税政策出台,这就将本意竞争激烈的国内葡萄酒市场加速白热化。

按照这一思路,今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竞争程度将进一步白热化。在进一步挤压国产酒的同时,智利酒与澳大利亚酒对法国酒和市场上OEM产品的影响程度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助理、青岛葡萄酒协会副秘书长席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零关税的相关细则会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确定,澳大利亚酒加上即将零关税的智利酒将极大抢占法国葡萄酒的市场份额。

更有人士表示,因智利、澳大利亚等新世界产区葡萄酒更适合中国人的口感,未来几年葡萄酒进口国的排名很可能会被改写。

对于OEM产品而言,在原有竞争格局中,OEM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优势从而能够在与品牌产品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在零关税的刺激下,品牌酒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价格操作空间,因此随着消费的渐趋理性和消费者对品牌酒的追逐,OEM产品将受到品牌就极大的冲击。

总体来看,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高端酒销量下滑已成定局,性价比高的中低端葡萄酒放量式增长将会是未来的方向。相比较而言,拥有零关税优势的澳大利亚和智利葡萄酒将会获益良多。

澳大利亚葡萄与葡萄酒管理局的代理首席执行官 (CEO) Andreas Clark表示:“虽然近期,中国由于受到了政府紧缩政策的影响令其葡萄酒市场,特别是高价葡萄酒市场,出现了萎缩的迹象,但是相信在此之后,中国市场相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而言,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虽然目前还不能判断零关税对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影响有多深,但是在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国内葡萄酒市场新一轮的洗牌过程将加速市场的成熟。

酒企理应顺势走出去自谋出路

距离2015年1月1日智利葡萄酒享受零关税不足一个月,业内对零关税所带来的影响讨论愈发广泛。

不过,在探讨其对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时,更应该研究的是国产葡萄酒企业该如何应对?

毕竟,对于两国建立自贸区而言,强调的是双方经贸交流的平衡,双方都给予对方相对平等的最惠国待遇。

有国产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门口的市场不能拱手送人,国产葡萄酒不应属于进口酒。我们自己当自强,通过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利用自贸协定,应对进口葡萄酒的竞争。”

对于国产葡萄酒而言,首要的是守好家门口的市场。相比于进口酒,国产葡萄酒企拥有地缘优势,一方面在酿造葡萄酒时能够根据区域消费者的口感偏好酿造因地制宜的葡萄酒,另一方面国产葡萄酒企业在区域渠道网络构建以及产品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更好的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相比于进口葡萄酒,国产葡萄酒商应积极在保证产品品质、口感的同时,学习进口酒如何在市场营销、文化推广、消费者培育等方面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而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同时,国产葡萄酒企业也要积极借助自贸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走出去,投身国际市场。

以中澳自贸区协定为例,对中国来说,最显著的受益之处就是澳大利亚同意放宽对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的监管审查,享受与美日等国家相同的待遇,这意味着10亿澳元以下的投资计划无需通过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表示,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将近600亿美元,是澳方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澳自贸协议达成将为中国进一步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由此来看,国产葡萄酒企业完全可以到澳大利亚、智利等自贸区投资布局葡萄酒庄。

据了解,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稳定的葡萄酒品质与更低的成本使得国内葡萄酒企业看到了市场的机会,纷纷布局海外酒庄,其出产的葡萄酒返销中国,有力地同进口葡萄酒进行竞争。

据悉,中国企业投资酒庄主要表现在两种,一种是业外企业购买酒庄,如今年,中国商人王之泰与王奎芬就斥巨资买下了1847酒庄(1847 Winery)、南澳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的历史名庄雅达拉酒庄(Yaldara Winery);四川泰丰集团收购澳大利亚麦克拉伦谷五星级酒庄——宝石树酒庄(Gemtree);中国富业国际集团(Fu Yip International Group)收购了澳大利亚波高尔宾地区的蜜树酒庄(Honeytree Estate)。另一种是业内企业布局酒庄,如中粮集团收购智利的一家酒庄,业内人士透露,包括洋河在内的不少白酒企业都在澳大利亚和智利等国物色酒庄。

瑞信银行预测,在未来的7年里,中国将有440亿澳元巨资流入澳大利亚房地产业,其中葡萄酒业中的酒庄酒企业将吸收大量投资。

对于国产葡萄酒而言,走出去既能够返销国内强化竞争优势,又能够学习国外酒庄的先进经验,开拓国际视野,建立类似张裕的全球酒庄联盟,提升国际竞争力。

零关税或将影响酒业产业链

《华夏酒报》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自中智、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后,一个令不少业内人忽视的方面在于自贸区对于中国酒业产业链的整体影响。

一方面,中国酒业无论是白酒、葡萄酒,还是啤酒、保健酒都有走出去的欲望,而基于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就为酒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据了解,在亚太地区,APEC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亚太地区贸易便利化。

作为APEC海关界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中国海关在供应链联通、单一窗口、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一系列APEC热点议题上加强与APEC其他经济体的沟通和协作。港口查验、货物通关速度更快,程序更加标准。此外,无纸化办公、执法标准的互认等也让清关变得更加快捷和规范。这些便利化的政策将极大帮助酒企在亚太地区推动产品保税区推广、定向出口、物流提效等工作。

另一方面,在中澳自贸区协定中,规定了酿酒原料大麦和高粱的零关税政策。

根据规定,中澳自贸区协定签署后,这两项产品的关税将立刻降至零关税,目前大麦关税为3%,高粱关税为2%,出口到中国的价值约为5亿澳元,也就是说,一旦双方正式文件签署,大麦和高粱将享受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于国内,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如大豆。如果大麦与高粱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那么或将影响整个中国酒业产业链。

综合来看,自贸协定对于酒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同时规避市场风险,才能够在竞争中立足。

关键词:国产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 零关税  来源:华夏酒报  许坤
(责任编辑:李磊)
  • 上一篇:茅台高价是市场经济的结果
  • 下一篇:预测2015年中国白酒格局新趋势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