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时代,“大单品”是否仍值得坚守?曾引发包括酒行业在内的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广泛讨论。在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冲突下,个性化产品不断撞击着人们的视神经,消费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喜新厌旧。流通环节的减化,使产品的销售成本不断下降,让产品的最终价格近一步下降,下游的波动也引发了生产上游的步调与节奏波动,大工业化时代量增价降的“铁律”平衡正在被逐渐打破。在产业链条上,生产与流通环节正在被重塑,而不变的是消费终端价格的亲民。
老牌大单品,一成不变还是花样翻新?
在过去“大单品”被企业认为是产品发展的基础与起点,无论是最早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还是绵延不绝的各种产品评选,都为企业塑造和突出“大单品”创造了条件。对于老牌企业来说,“X大名酒”的牌子永远是企业最为核心的品牌要素。即使利润再低、也要维持“老牌子”的生存,因为今天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当年的名牌产品。
基于这样的思路,你会发现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名声在外的老牌“大单品”仍老当益壮,担当着“亲民”的主力,虽然酒质已经无法与后推出的高端产品相比,甚至包装也是老掉牙的光瓶,价格也长期不变,但却仍有广大的消费群体。虽然此后厂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各种品牌“寄生”品,涵盖了价格与品质的高、中、低,以及规格的大、中、小,但“大单品”却长期保持一成不变。一些老名酒单品甚至长期被内部品牌推广部门“忽略不计”,认为其最大的价值只是保持那个不变的酒瓶。
毫无疑问,在中国白酒行业,针对老名牌“大单品”的改变是公认为最难的,也是最须慎重的,但也是不容回避的,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经济与复古风潮并行的时代,想要传承大单品的核心精神,又不失创新与迎合当代,是考验企业品牌管理者的一道应用题,如果解决不好,历史悠久的老牌大单品就可能真的只是“留在年轻一代对爸妈的记忆”里了。
不久前拥有60多年历史的“红星二锅头”再次开启了换新装的行动。纵观绿瓶历史上的四次换装,虽然每次都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与时尚,但毫无疑问都是其产品生命的延续,而从一次次谨慎而细小的变化中,也可以体会到包装设计者延续消费者心中“红星”形象的良苦用心。而另一方面,在“红星”标识的“照耀”下,无论是著名的小酒“小二”还是大胆变色的“蓝瓶”,都已历经岁月打磨,成为名负其实的款款大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