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期我们梳理了华北地区的酒市特征和饮酒习惯,这期小编就接着讲述华东“酒风”。从区域划分上来说,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6个地区,俗称“华东六省”,和华北五地类似,华东六地虽同属于一个区域,但在饮酒习惯以及市场特征方面也存在不小差异。豪爽的山东大汉、霸气的江苏女子、“炸雷子”、“柜台拼”……就让我们去一睹他们的风采。
山东:三杯见面酒,豪爽不用言
“大河向东流啊……”,说到山东,人们自然会想到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场面。现实中,山东酒规比较多,一般在酒位上一坐,见面就三杯酒,有的接下去就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八仙过海。招待外地人时一般用本地酒,味道不错,体现特色。山东人喜欢轻香、绵软,口味醇和,所以芝麻香型和浓香型为主流。
山东是白酒生产和消费的大省,省内有大小酒厂600多家,白酒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山东经济水平的差异,消费观念也不尽相同,各地的竞争激烈程度也有差异。前几年由于秦池酒的标王效应,使得鲁酒受到很大伤害,白酒行业对此状况的总结是“名噪一时,兵败如山”。
而经历了近8年的整体销售额下滑之痛,山东白酒拖着沉重的历史透支包袱艰难的生存。穷则思变,痛定思痛,为了拯救鲁酒,重振当年雄风,泰山、孔府家、景芝、兰陵通过苦练内功,狠抓质量与管理,建设企业内部机制,调整市场运作手法从当地做起,现已成长为鲁酒的四大家族。与此同时,趵突泉、古贝春、中轩、沂蒙小调等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秀,其他部分白酒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崭露头角。它们虽然还没有实现拯救鲁酒,重振鲁酒雄风的目标,但是,人们已经感受新鲁酒的企业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江苏:谁说女子不如男,你来江苏试试看?
近日网上某调查显示,在江、浙、沪、京、粤五省市中,过度饮酒的江苏人比例是其他地区的2至3倍,过度饮酒这件事我们不提倡,但这也在侧面说明了江苏人总体善饮,而另一项数据显示,江苏女性比男性更能喝酒,这让小编着实诧异了一会。而在劝酒习惯方面,江苏南部喝酒很随意,基本没有这个习惯,而在江苏北部则有,尤其是徐州地区,酒客可谓既能喝又能劝。
江苏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也是白酒的产销量大省。总体来说,江苏白酒的消费有以下特征:1.相对于其它白酒产销大省,江苏消费总体结构较高,中高档白酒份额较大,约占总体销售额的50%,这可能与其经济发达程度有关。2.江苏白酒消费两极分化现象较明显,高档和低档消费量大,中档相对较少,尤其在苏北市场十分明显,苏南市场因近几年的消费升级,中档酒表现好于苏北。3.全省以42—46度浓香型白酒消费为主,苏北地区相对苏南来说,高度酒更畅销。4.苏南与苏北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苏南无知名地产酒,对外来品牌接受度高,容易接受知名度高和品牌概念强的品牌;苏北地区的消费者则形成消费地产酒的习惯,洋河、双沟等省内名酒有深厚的民间基础。5.整体来看,消费者相对比较理性和成熟,对品牌有明确的档位认知,销售现状也反映了这一点:如30—50元/瓶档选择迎驾较多,60—100元/瓶档选择高炉、口子较多,超过100元的高端消费大部分选择洋河蓝色经典,而这些品牌在各自优势档位以外的销售状况并不强劲。
安徽:市场封闭,独特饮法“炸雷子”
有人说,安徽人是沉睡的雄狮,平时不发威,一发威就不得了,这在喝酒上就体现的淋漓精致。安徽人喝酒喜欢炸雷子,关于“炸雷子”有两种说法,一是把一小杯白酒沉到一大杯啤酒里然后喝,这种饮法比较独特,在家里面喝酒时多见。二是指两杯相撞发出的“铿锵”响声,习惯是只要是听过响的,就得喝干喝净。“炸雷子”这种本来盛行于安徽淮北一带的喝酒风格,现在则蔓延至全省很多地区,蔚然成为一种饮酒之风。
安徽白酒市场是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竞争型市场,自身生产和消费基础较好,市场运作较为成熟,外地白酒品牌对本土市场冲击不大。安徽酒当中既有老名牌古井、口子、迎驾,也有后来出现的一些已经或正在走向全国的品牌如金种子、宣酒、高炉家等,另外还有一些在当地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如皖酒系列、高炉家系列、文王系列等。在本土市场上,古井和口子的强者地位历经市场的洗礼基本凸现。安徽白酒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白酒消费历史久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消费氛围,每年对白酒的消费量巨大,且伴随着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有持续增长之势。同时,安徽市场上的白酒品牌众多,很多操作模式与渠道已经成熟,因此对于新品牌而言,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以去学习与借鉴。徽酒在未来要持续重视营销创新,包括酒体风格、外观包装、产品广告、促销方式等,让消费者保持新鲜感,同时做好渠道下沉与深度分销工作,做到渠道无盲点全覆盖。
浙江:黄酒红酒,争奇斗艳
江浙一带,南京人白干、绍酒皆可用,而尤以绍兴黄酒为盛,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宁波等地区则和上海类似,由于位处沿海,追求小资情调的氛围比较浓厚,喝酒以红酒、洋酒等为主。
浙江地处沿海又是黄酒故乡,所以向来是葡萄酒和黄酒的消费大省,白酒消费相对较低,缺乏畅销的地产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市场畅销品牌均为外地品牌。总体来说,浙江消费水平比较高,大众消费集中在40~50元和80~150元两个价格段,但除伊力特和泰山特曲的覆盖范围较广以外,每个区域的主流畅销品牌又有所差异,商务消费一般在200元以上,畅销品牌比较统一,以洋河、伊力特、剑南春,稻花香、五粮春为代表,其中尤以伊力特、洋河为最,领跑商务用酒市场。现在的浙江白酒市场上,处于伊力特、泰山特曲等品牌乏力阶段,已经准备好了成就下一个区域强势品牌和经销商做大做强的机会,到底是省外名酒还是省内酒企,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海:十里洋场,洋溢小资情调
上海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因此喝酒也融合了南北的特性,既不像广东人主随客便,也不像北方人逢酒必醉。同时由于对外开放,上海得外来风气之先,与外国人的交往已成常事,他们带来了文明的酒风,也影响了上海人的喝酒风气。近年来,上海的正规应酬场合,以及午宴时,通常不上白酒,最多是啤酒、葡萄酒,以及各种非酒精饮料。劝酒,也是彬彬有礼,略抿一口,不强人所难。不会喝酒,也无须惶恐,随意挑一种饮料即可。总体来说,上海人喝酒讲究情调,而上海男人喜欢喝小老酒,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海白酒消费只占了整体酒类消费的1/20,绝大部分酒的消费投向了啤酒、黄酒、葡萄酒,而目前上海市场白酒种类繁多,黔酒、川酒、徽酒、豫酒、鲁酒等几大家族旗下的品牌无数。总体来说,地域化特征比较明显,口感方面,上海白酒消费群对浓香型白酒特别有感觉,酱香型较受冷遇。度数方面:上海地处江南,气候温暖湿润,上海人口味清淡,他们更偏爱低度酒,讲究的是平和与悠闲。在上海喝白酒的主要场合,是至爱亲朋和酒友的聚会,这时,可以杯觥交错,畅饮尽欢,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北方的强行劝酒、轮番轰炸、醉倒一片的局面,在上海街头,是看不到卧地醉汉的。需要强调的是,上海的白酒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体力劳动者。
福建:店小二,上“海碗”
与山西“茶七饭八酒十分”的说法不同,闽南一带则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即喝酒时只倒八分,留有余地。而与人干杯的时候,不能“留空”必须见底,否则将被视为失礼福建各地,每遇喜庆或宾客临门,主人总要沽酒庆迎各地均有好客传统,在酒具上也可见豪气。闽北、闽东及闽西山区农民饮酒好用“海碗”(即大碗),沿海农民,即所谓的“讨海人”也很好酒,每有客至,往往以大碗盛酒款待。永泰人称上酒肆买一大碗酒当场饮尽为“柜台拼”,类似的饮酒粗放风格在其他地区也有所见。
地处沿海,成就了福建酒类文化的多元化,由因该市场辐射台湾,所以餐饮文化也较浓。台湾一年销售白酒1000亿台币,市场容量庞大。外地白酒在福建市场占有率高达93%。该市场中档消费集中在30-40左右,低档酒和城郊的消费水平一般在10元左右。浓香型白酒在该地具有绝对优势,酒精度数偏低,主要在30度左右。在厦门,高档市场上五粮液、剑南春占优势,中档市场上以丹凤佳酿、皖酒系列为主导品牌,低档市场上尖庄、绵竹大曲和地产酒丹凤高粱、米酒三分天下。泉州市场上,五粮液在高档市场占优,皖酒系列和洋河系列销售不俗,泸州老窖表现也较为强势,地产的丹凤高粱有一批稳固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