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类营销 >

解析奔富葡萄酒传奇发展史及背后的营销策略

2015-01-13 08:4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奔富Penfolds,既是一个充满美好愿望的名字,也是一段充满传奇的澳洲葡萄酒发展史。她占据了澳大利亚二级葡萄酒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澳州2011年销售额排名前100的葡萄酒中,顶级葛兰许葡萄酒以及一系列产自20世纪50、60年代的实验性葡萄酒共占了70个名次。

时间回拨到1844年,33岁的英国医生克里斯托弗•洛神•奔富带着妻子玛丽到南澳大利亚首府阿德莱德寻觅梦想,并在城郊买下了玛格尔庄园,开始种植葡萄,并将其命名为“葛兰许”(The Grange),这也是奔富酒园日后最富盛名的葡萄酒Grange系列的由来。

起初,奔富医生酿酒并不是出于商业市场的买卖考量,只是怀揣着行医济世的慈悲之心来酿制葡萄酒,所以他在庄园的石屋内建立了葡萄酒的医学实验中心,为贫血患者提供滋补效用而酿造加强型葡萄酒-波特(port)以及雪利酒(sherry)。

1880年,奔富医生去世后,玛丽•奔富继续打理着酒园,使得酒园得到延续与发展。在她的细心经营下,奔富酒庄的规模越来越大,并成为了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1895年玛丽•奔富与世长辞,奔富酒庄的整个遗产在她的女儿乔治娜和女婿托马斯以及他们的4个孩子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成为垄断整个澳大利亚葡萄酒市场的品牌,使奔富产业达到了最高峰。根据当时的统计,澳洲平均每销售2瓶葡萄酒就有中一瓶来自Penfold,从一个小小的庄园变成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的龙头,这其中“富”起来的策略是中国葡萄酒经营者非常值得学习的。

根据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抓住市场变化准确的信号,并进行灵活的应对,是企业继续壮大发展的王道。1900年代,当加强型酒盛极一时,奔富及时转变产品结构政策,在1920年至1930年期间酿制备受当时市场欢迎的加强型葡萄酒稳固其市场地位。同时,在20世纪20年代, 奔富酒庄正式用Penfolds作为自己的商标。澳大利亚优质葡萄酒供应受到二战对市场的冲击,奔富再次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意大利干红”来满足在昆士兰州工作的意大利移民。

1950年以前,奔富酒庄主要经营的都是加强型葡萄酒以及白兰地,只生产少量的餐酒,而这时葡萄酒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奔富继续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根据当时消费者喜好和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奔富酿酒史上重大的产品战略结构调整,果断地将产品生产方向从加强型葡萄酒转为餐酒,开始以高品质的低端酒奠定市场基础。

20世纪50-60年代,奔富不断推陈出新,在酒庄灵魂人物——首席酿酒师的带领下,培育出一款款供普通消费者享用的餐酒系列,其中包括Bin 707 Cabernet Sauvignon, Bin 389 Cabernet Shiraz, Bin 28 Kalimna Shiraz, Bin 128 Coonawarra Shiraz, Bin 2 Shiraz Mataro(Mourvèdre)和Koonunga Hill Shiraz Cabernet。

在为低端市场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奔富的酿酒团队又开始重点发力限量的顶级葡萄酒,与其他混合品种的葡萄酒相区分。1951年酿造的Penfolds Grange Hermitage在1995年美国权威葡萄酒杂志上被评为该年度世界红葡萄酒第一名。同年,该款葡萄酒的拍卖价一举突破20000澳元。1998年11月底和2000年10月中旬,Penfolds Grange的拍卖价格又两次刷新,达到24500澳元。

在奔富品牌取得成功后,奔富通过创新酿造技术,推出一系列中档葡萄酒,以不同价位、不同口味的灵活组合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奔富开发所有产品线的2条主线,并以此打造自己的销售哲学“our wine is value for money”。

稳定的产品质量与风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奔富一直由奔富家族的人打理着,而后几十年里,奔富前后易主多次,如今由澳洲知名软饮企业福特斯集团收购。虽然奔富的股东组成非常不稳定,而唯一稳定的就是奔富最基本的品质标准!

奔富高品质葡萄酒,得益于马斯•舒伯特、当•迪特、约翰•杜瓦尔和彼得•嘉高等四位主酿酒师们延续奔富的酿酒传统与葡萄酒风格,坚持奔富 “用最合适的葡萄,酿出最合适的风格,选用最合适的橡木桶,作出最适合的装瓶时间的决定,再加上一点点的耐性,造出一系列受到国际市场认同并适合不同口味的好酒”的酿酒哲学,共同捍卫着奔富产品的稳定质量与一致性风格。奔富的传统在过去60年顺利地承前启后,每一位酿酒师都进行产品革新,推出一款款影响澳大利亚乃至世界的葡萄酒。

原料的战略布局

最初,奔富的葡萄园只有世界著名的玛格尔庄园,随着奔富品牌市场的不断扩大,奔富开始大量收购葡萄园,进行原料上的市场战略布局。

1904年,在悉尼猎人谷买下广大葡萄园。1912年,收购乐蒂山迈钱宝利酒厂和葡萄园,同时在阿德莱德市的麦兰伦谷兴建酒窖,并在1910年巴洛莎谷建立新酒厂,特别在建立新厂后,园地得到大量的扩充。一战后,在新南韦尔斯南部默林碧治灌溉区种植葡萄,并在格利非建造酒厂以备1921年份酿酒之用。1942年,在猎人谷收购有名的HVD葡萄园,1943年买下南澳省玛吉尔旁之澳丹娜酒厂及其葡萄园。1944年买下阿德莱德北部莫宝利葡萄园,巴洛莎谷最主要的加莲娜葡萄园也在1945年收购成功。

奔富在进行大量的扩张后,经过理智的考量,清醒地把所有南韦尔斯的酒厂和葡萄园出售,把主力集中在发源地─南澳大利亚。现今的奔富的酿酒中心是在巴洛莎的努尔奥巴酒厂及玛吉尔一间小型酒厂。但奔富占据了南澳大利亚最佳种植区,如:巴洛莎谷、克雷山谷、伊甸山谷、阿德莱德、麦兰伦谷及库那瓦拉。

资本化运作,全球化布局

葡萄酒品牌的资本化运作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得以风靡世界的有力推手。1962年, Penfolds 为了更进一步扩充而筹备资金,在悉尼股票市场上市,奔富凯南家族持有51%的控股权。奔富凯南家族开始在新南韦尔斯和南澳省购买更多葡萄萄园,进行葡萄酒原料的布局。但扩充计划野心太大而减弱了公司财务,奔富凯南家族不得不出售手中的控制权,前后经过6次的变动。1976年,奔富的第一次控制权被悉尼的一家酿酒商Tooth & Co成功地以高价取下,而Tooth & Co也在1980年被阿德莱德船务公司收购。2005年,福特斯集团收购了奔富,而之后福特斯集团葡萄酒业务拆分,成立了澳洲最大的葡萄酒集团--财富酒业。财富酒业不仅拥有奔富,还有享誉世界的林德曼、禾富、玫瑰山庄、贝灵哲酒庄等品牌。

为了推动全球旅行零售业务拓展,Treasury Wine Estates将增加其在全球旅游零售端——机场、航空、邮轮和免税店中葡萄酒的上架比例,并计划在中国开设酒吧、餐馆和娱乐场所,同时计划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以此撬动庞大的亚洲市场,这些资本化的战略规划,使奔富进一步全球化。

    关键词:奔富 产品结构 营销策略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王德惠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