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但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成了制约这个进程的瓶颈,很多传统企业患上了转型焦虑症,他们在“要不要转型?能不能转型?行不行?做不做?好不好?”的彷徨、折腾、痛苦中,很容易失去动力、方向和耐心,主要表现是无知、无能、无力!
1、无知:不想不动也不会
无动于衷不想转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一些传统企业,特别是那些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只看到自己昨天的成功,对国际国内、宏观微观、业内业外形势的变化感触不深,觉得互联网的“狼来了”喊了那么久也没怎么样,行业生态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自己仍然一样活得很滋润,认为互联网经济并不能侵袭一切,自己原有的“王者地位”不可动摇,在原有模式下固步自封。而有些企业、员工甚至专家则认为,传统企业受到体制机制、思维模式、利益格局的影响,不可能实现转型升级,注定只能被互联网经济所淘汰,消失在历史和时代的洪流里。
无从下手转不动
眼看着互联网经济“外星人”不断冲进媒体、零售、消费、手机、电视、金融、餐饮、服务等等这些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行业,眼看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波及面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冲击越来越大,眼看互联网经济和创业者不断高喊“颠覆”、“革命”、“免费”、“跨界”,伴随着不同行业大佬在不同场合的发声,一场互联网恐惧症在各行各业加速传播并达到巅峰。
面对“门口的野蛮人”互联网企业的攻城略地,面对短时间内各大行业传统龙头企业的纷纷倒地,有些传统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抛弃,愿意和希望进行“互联网+”转型,但是对于这个未知的非舒适区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准确的认知、没有明确的方法,他们想要进入互联网,想要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可是却无从下手,始终找不到方向在哪里,明明感觉到危险在一步步逼近,却看不清敌人是谁,要么面对随时冒出的颠覆者毫无还手之力。
随波逐流跟风转
铺天盖地的互联网思维,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模式,把传统企业从业者忽悠得一愣一愣、晕头转向,他们盲信“一网就灵”的万灵良药,超级喜欢各种互联网新词语和时尚理论,以为只要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就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就能日进斗金、飞黄腾达。这些企业盲目冒进,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社会流行什么就上什么,哪个概念时髦就搞哪个,哪个模式火就跟哪个,哪个行业热就投哪个,微博火做微博,微信火玩微信,手机热做手机,视频热做视频,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搞了,最后结果却是一事无成,甚至直接掉入互联网经济制造的“美丽陷阱”,变成了投入越大、死得越快。
2、无能:迷信表面加冲动
盲目迷信步子太大
在互联网经济浪潮来临之时,当互联网明星们的光环闪耀得几乎让人睁不开眼,有些传统企业受到“免费的网络营销”、“短期内的爆发”、“模仿式的爆卖”、“O2O”等偶然性现象的影响,继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觉得互联网就是灵丹妙药,有起死回生的神效,以为做个官网、搞个APP或是微信公众号就是互联网化了,以为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开个店铺、或者打造一个电商子品牌、或者开通微博微信,就能够解决传统企业的所有问题,企业就可以发展壮大,就可以赚大钱,“互联网+”转型的决心大、力度大、投入大,最后行动的结果不仅没能乘风而上,反而可能死得更快。
传统企业“互联网+”切忌步子迈得太大,导致进展和节奏失去控制,应该采取小投入、快行动、先试错、再调整的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方式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