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大师李志延(Jeannie Cho Lee MW)最新发表文章阐述了“勃艮第葡萄酒缘何在亚洲备受追捧”?
以销售老酒,名酒闻名的香港酒铺Ginsberg+Chan(G+C)创始人之一陈曼迪(Mandy Chan)称,目前勃艮第葡萄酒占公司总销量的40%,他们的酒单上有1000多种不同的勃艮第佳酿。
对于阿奇(Acker Merrall)这样的世界知名名酒拍卖行,2014年勃艮第所占市场份额比波尔多高的多,前者占41%,后者只有32%。阿奇是一家美国公司,2008年率先在香港举办葡萄酒拍卖会,现已将业务拓展到香港之外的市场。2015年,阿奇行在香港举办的名酒拍卖成交额达3300万美元,同期在美国举行的拍卖会成交额3060万美元。
佳士得行(Christie)举办的葡萄酒拍卖会上,勃艮第佳酿成交额远远超过预估价,从最近的几次拍卖即可窥豹一斑,比如2015年3瓶2009年份罗曼尼-康帝预估34936港币 (US$4,500),实际成交价高达269500港币 (US$34,716);6瓶2010年份康帝预估55579 港币(US$7,160),实际拍得428750港币 (US$55,230)。2014年香港香港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的个人专拍打破历史记录:6瓶1.5升装1995年份康帝以121万港币的高价成交,而之前的预估价还不到16万港币。
图为2015年11月15日举办的第155届勃艮第伯恩慈济拍卖会现场
香港高端精品餐厅的侍酒师们也发现,客人们的口味逐渐开始转向勃艮第,Amber, L’Atelier Robuchon 和 Petrus (珀翠)餐厅的勃艮第佳酿销量都在上升。
亚洲人对勃艮第的青睐不足为奇,出乎意料是这股风潮来的如此之快。话说,这股勃艮第流行风实际始于日本,当地葡萄酒爱好者和餐厅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力挺勃艮第。新加坡一小群精品佳酿收藏家也一直是勃艮第酒的拥护者。但在香港,北京和上海,勃艮第的流行只是近期才开始的。
人们为什么为勃艮第趋之若鹜?我咨询了亚洲佳士得拍卖行葡萄酒主管谭业明,他认为,“从波尔多到勃艮第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波尔多酒的基本面,市场已经完全把握了解,现在开始探索法国的另一大知名产区——勃艮第。”
虽然我同意谭所说,人们是因为对波尔多酒失去了神秘感才转向勃艮第,但这只是一方面,陈曼迪补充称:“在亚洲市场,拍卖行与酒商在推广勃艮第酒方面做了很大贡献,这一点无可置疑。”“不过,看看我们的餐酒搭配,当勃艮第酒摆上了亚洲人的餐桌,无疑比酒体丰满,单宁厚重的波尔多红酒,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六年来,随着香港地区需求的增加,很多公司开始以经营勃艮第酒为主,Pearl of Burgundy就是众多专营勃艮第的进口商之一,他们提供约30种顶级勃艮第,各种价位,各种档次,从村级到特级园。该公司建于2010年,创始人之一li Shoshani说: “香港的转变是从2008年免除酒税后开始的,从那时起我们才有了在香港创业的机会,我们坚信香港会成为亚洲葡萄酒的中心,就像数年前英国成为欧洲葡萄酒中心一样。”
对Shoshani和其他人来说,销售再也不是问题,货源反而吃紧。诸如勒桦酒庄(Domaine Leroy), 罗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阿曼-卢梭(Domaine Armand Rousseau)这样顶级生产商的特级园产品是最炙手可热的,而它们的产品又实行严格的配给,单瓶价格直线上涨,一些勃艮第酒的铁杆粉丝们不禁抱怨,再也喝不起最喜欢的顶级勃艮第了。
我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作为一名20多年的勃艮第酒资深爱好者,我发现自己只能转而从李奇堡(Richebourg),香贝丹(Chambertin)和慕西尼(Musigny)找寻替代品了。起先,我降低标准,从最喜欢的生产商那里购买一级园佳酿,现在即使一级园的价格也贵的离谱。最后只能从知名产区以外的地方搜索,稍向南一点到夏隆内(Chalonnaise),那里的酒价几乎便宜了一半甚至更多。试试吉弗里(Givry)和梅克雷(Mercurey)的日饮级别红酒黑比诺,还有蒙塔尼(Montagny)和吕利村(Rully)口感清脆的霞多丽,甚至金丘(Cote d’Or)范围内所有的知名产区,留意Fixin, Marsannay,Savigny-les-Beaune, Pernand-Vergelesses, Monthelie 或 Saint-Aubin这些村子,都能找到超值好酒。
勃艮第自2010年遭遇历史最低产以来,产量一直不高,最近又遭遇冰雹霜冻灾害,产量进一步减少。
正如陈女士所说:“亚洲的需求持续上涨,中国的需求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建议是时候囤一些自己喜欢的勃艮第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