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人物 >

马勇:白酒规模做大8倍 应建立中国酒语言体系(2)

2018-05-28 08:09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白酒产量平稳,幅度可控。”马勇进一步预测,白酒未来年产量在1200万千升左右,也就是5%、10%上下增减都是正常的。

改革开放40年后,不光白酒,国产啤酒的产量也从顶峰期进入了平稳增长甚至下滑期。去年,纳入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400万千升,同比下降0.66%。马勇认为,饮料酒的消费跟其他工业消费品如大食品、汽车产业有共性。为什么1978年到现在,白酒产量可以增长8倍?“那都是从保障供给阶段走过来的,东西少,需求量大,只要生产出来就能消化得掉。”他说。

总量平稳下的独立语言体系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总结白酒发展经验,是为了不忘初心,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民族文化自信,为白酒产业未来40年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在马勇看来,中国酒未来应该建立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在改革开放40年重大成果展上,经济学家樊纲也指出,中国消费将出现新的增长动力,包括收入的增长、社会保障的作用、消费信贷与金融发展等,有望拉动中国酒业新一轮增长。

就白酒而言,马勇认为,这几年茅台集团做得最好的事情不是价格重新站上千元,而是把原来的工艺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梳理,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七次取酒。“这是季克良对茅台酒最大的贡献。”他说,以前工艺不成话语体系,现在不仅进行总结,还明白的告诉了消费者。茅台酒工艺再和质量、风格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茅台独有的从酿造到产品的文化特色,大家容易接受。但他认为,其他酒对技术的总结和普及做得很少。

至于国产葡萄酒,去年甚至出现全行业产量下滑的势头,酿酒总产量100万千升,同比下降5.25%。马勇认为,改革开发以来,同样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国产葡萄酒在品种选择和种植、风味描述中模仿甚至照搬西方的葡萄酒文化较多,导致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信心较低。

“国产啤酒面临的问题是长期走规模效应,没有走质量和风格效应这条路。”马勇说,几大啤酒厂都走的规模效应,拼市场占有率,最后把价格拼得越来越低,啤酒越做越淡,本来啤酒浓度就不大,淡爽型啤酒还把价格涨上去,这不符合消费者的意愿。

“这来源于过去我们对饮料酒的本质认识不全面,”他说,个性化东西太少。这几年,啤酒真正的时尚消费是包括精酿啤酒在内的小批量啤酒,还有比利时、荷兰、德国、英国等的小品种啤酒。中国啤酒未来要在风格、质量和文化上多做文章。

关键词:马勇 转型 酒文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静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