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新闻 >

政府发声、酒协发文 特供、专供、内供等酒要永别市场?

2018-03-15 08:37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习酒董事长张德芹在两会期间发声,建议国家应该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加大对制假售假者的惩处力度。

几乎同一时间,泸州市工商局召开集中规范白酒行业经营行为座谈会要求禁止生产流通“特供、内供、特需、专用、专供”等假酒;遵义、仁怀酒协下发《关于开展酒类企业自律检查的通知》,指出在自律检查行动中将“专用酒”、“外交酒”等不规范产品列为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地方政府和协会首次发声了。

而近期在洋河经销商朋友圈流传的声讨“特供”“专供”“特需”产品更是让这类本该消失的“专供酒”再次引起行业热议。信息极度透明化的今天,为何苏酒、川酒、黔酒名优酒企业和产区仍纷纷发声打假“特供”、“专供”、“非流通”等产品?

众所周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特供”“专供”“非流通”等字样容易让消费者对“权威”产生盲目的“崇拜”,同时给产品加持一些不可描述的“威信”。因此,深度捆绑名优酒标签,附带了此类字样的产品在市场上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

“特供酒”一说是怎么来的?

一位资深经销商告诉记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名优酒确实有向机构、单位、军区生产特供酒,但这些特供酒生产时间较早,数量极为有限,且基本上从未在市场公开销售或流通。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部分“特供”“专供”酒的确是真品,被标签化的属性加持了其收藏价值,但这部分的数量非常小。

“即使有少量的特供酒进入渠道,也一般很难到达消费端。”上述经销商表示,作为“稀有”的标签,特供酒一般在渠道内就会被消化完,流入终端的数量实在“小得可怜”。

“以前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也会用特供的酒进行招待。”一位退休的事业单位人员亦向记者谈到,特供的酒其实只是在标签上进行了突出,撕去标签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此外,特供的酒一般不会太明显去标注“特供”字眼,与现在市场上突出“特供、“专供”、“内供”字眼明显不同。

“特供的酒量一般不会太多,能满足单位需求就很不错了,流入市场的肯定很少。”上述人士亦表示目前市场流通的特供酒大都不可信。

关键词:特供酒 专供酒 原浆酒  来源:糖酒快讯  深南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