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世界丰富多彩,有人喜欢波尔多(Bordeaux)的强劲,有人偏爱南罗讷(Southern Rhone)的芳香,而希望二者兼而有之的,大概会钟意里奥哈(Rioja)。这里的葡萄酒 “柔中带刚”——闻上去果香馥郁,喝起来结构坚实且单宁充沛。作为西班牙仅有的两个DOCa(Denominacion de Origen Calificada)产区之一,里奥哈在西班牙的地位就如同波尔多之于法国,托斯卡纳(Tuscany)之于意大利。对于这样一个老牌产酒国的招牌产区,懂点葡萄酒的人大概都能说上两句。不过想要进阶里奥哈葡萄酒达人,就没那么简单了,至少下面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1. 地理位置要知道
图片来源:Vivino
里奥哈位于西班牙北部,北倚坎塔布里亚山脉(Sierra de Cantabria),南接伊比利亚山系(Sistema Iberico),沿埃布罗河(Ebro River)分布。这里共有63,593公顷葡萄园,分布在平均海拔约700米的土地上。从行政区划来看,这些葡萄园分别归属于拉里奥哈省(La Rioja,43,885公顷)、阿拉瓦省(Alava,12,934公顷)和纳瓦拉省(Navarre,6,774公顷)。
2. 风土和子产区要掌握
图片来源:VinePair
能成为西班牙的顶级产区,里奥哈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该地区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双重影响,且北部有坎塔布里亚山脉阻挡了大西洋的湿冷空气,形成了温暖干燥的理想气候。另一方面,产区土壤中沙土、粉土和黏土含量较均衡,有机物含量低,结构也比较合理。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块由于微气候、地形和土壤成分的差异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种植环境,里奥哈被分成了三个子产区:里奥哈阿拉维萨(Rioja Alavesa)、上里奥哈(Rioja Alta)和下里奥哈(Rioja Baja)。
里奥哈阿拉维萨居于里奥哈产区北部,地势陡峭,葡萄多种在富含白垩土和黏土的梯田上。由于其海拔较高,且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较大,所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轻盈,酸度较高,含有精致的香气。
上里奥哈是里奥哈最西边的产区,同样主要受到大西洋的影响,不过气候相对干燥。这里的土壤多为富含白垩和铁元素的黏土和冲击土,产出的葡萄酒单宁充沛,风格优雅,是里奥哈中最优质的子产区。
下里奥哈的葡萄园多位于靠近埃布罗河的平地,土壤为肥沃的冲击土和富含铁元素的黏土。由于海拔较低,且主要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下里奥哈的气候更为炎热干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饱满,果味成熟。但也因为地中海带来的热浪,葡萄酒酒精度过高,酸度有所欠缺。
3. 历史和关键人物要了解
如果翻开一本讲里奥哈酿酒史的书,那大概会从罗马人来到这里讲起,并着重强调中世纪僧侣在其中所做的贡献。不过要说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我们还是从十八世纪开始,说说三个人物和一个息息相关的产区。
说到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史,就绝对避不开波尔多。曼努埃尔·昆塔诺(Don Manuel Quintano)便是第一个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带回里奥哈的人。1780年在法国求学的昆塔诺接触到了波尔多葡萄酒,意识到两个地区葡萄酒之间的差距,于是决定前往波尔多学习酿酒技术。可惜当他带着波尔多橡木桶回到里奥哈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因为酒商抵制和政策限制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昆塔诺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是潮流并不会因此而转变。半个世纪后,卢西亚诺·姆列达(Luciano Murrieta)创建了姆列达侯爵酒庄(Marques De Murrieta),运用他从波尔多学到的酿酒技术,并使用橡木桶进行熟化,酿出比以往的里奥哈葡萄酒香气更丰富、口感更细腻的好酒,终于成功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引入里奥哈。另一位为波尔多和里奥哈牵线搭桥的功臣人称瑞格尔侯爵(Marques de Riscal),他对波尔多的学习更为全面,不仅引进了波尔多酿酒技术,还从波尔多引进了葡萄品种,聘任波尔多酿酒师。
不过波尔多风格在里奥哈的兴起并不止因为三位先锋不遗余力的推广,也是“天时”的功劳。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波尔多葡萄园相继遭受白粉病和根瘤蚜虫病的重创,于是酒商们开始从里奥哈进口大量“波尔多酒”,里奥哈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盛极必衰,后来的根瘤蚜虫病和世界大战让它元气大伤,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