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文化 > 酒生活 >

中国各省人喝酒气质热辣出炉 快来看看你是什么气质

2016-06-12 10:12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日前,一条形容各省人气质的榜单曾经在网络上爆炒的异常火热,内容是对各省人气质基本的“通性”做了两个字的概括,总体来说相对贴切。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往往我们在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先问其籍贯,是何道理?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不能短时间内评判一个人的好于坏,所以大家总会凭借一些其它元素先进行一个“预判”。比如北方人魁梧高大,南方人精明强干等都是根据地域差异做出的评判。具体到某一省份,这样的感官认知更明显一些。本文的总结整理不带有任何地域性歧视,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

北京人/ 局气

天子脚下、皇城根畔的得天独厚,赋予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们知书达礼且明辨是非,包容随和且坦率直白,强烈的社会意识化作生活中的淡定与诚然。北京人喝酒那叫一个痛快儿,先说斟酒吧,俗称“满酒”,有“酒不满,心不实”之说,甭管多大的杯,都得满满喽。敬酒有“先干为敬”的说法,其实就是以身作则,先仰脖一饮而尽,热情、恳切而不置辩让你不禁跟着饮下去。要是杯里有残酒就要受罚,谓之“滴酒罚三杯”。劝酒时热情有讲究,恐怕客人吃不好、喝不好。所以,酒桌上的那种热情劲,不难让你喝出北京人淳朴古老的遗风和纯洁的友情。酒肉穿肠而过,滋润了干枯的心田,烧热了萎靡的精神,即便是喝醉了也让你心甘情愿。

天津人/ 贫气

曲艺之乡的天津到处都弥漫着不紧不慢的艺术风情,既有西洋格调的浪漫写意,又有相声快板的谐谑风趣。在天津,不仅仅是相声艺人们口中的段子充满了幽默智慧的味道,日常生活里,每一个普通的天津市民身上都蕴藏着幽默的细胞。无须刻意,天津人一张口,生活琐事都成了笑话小段,无奈难过也都终将一笑而过。天津百姓最爱白干,度数越高越起劲,配上一包酱杂样、大果仁、牛蹄筋喝得不亦乐乎,并非穷喝,更喜欢享受其中滋味。天津人要面子,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有那么一句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享受就是生活。有人说,一个酒局中,最后没撂倒的那个肯定是天津人,因为他们喜欢从头慢慢地喝到尾,从第一口喝到最后一口的那个就是他,讲究的就是这个过程。

河北人/ 肯气

河北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实忠厚。河北人一般话不多,喜欢静听,并非没话可讲,而是因为他们正细心地品味谈话者的深意,未想过在高谈阔论中出什么风头。正是这份质朴无华、中正勤恳,才让别人越喜欢跟他们相处。说到饮酒,自古燕赵多悲壮之士――善豪饮!河北人喝酒很讲究的是排场,意思是参加的人多多益善,一个人喝叫喝闷酒,两个人喝也不过瘾,非得三五成群,甚至召集一帮子人,喧天吼地,都快把房顶子给掀翻了,这才叫酒场。打“通关”之后才能自由喝。在河北,喝“和平酒”显不出酒场的气氛,一定要划拳定输赢,输者干满杯,往嘴里送酒,那姿势也是分外豪爽,高扬酒杯,脖子后仰,一杯酒下肚,齐活儿!

山西人/ 灵气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五谷香。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山西久为唐虞之地,儒风古朴,饮酒习俗亦明显地带有崇礼重义的色彩。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遇红白喜事或时令节日时,饭前必饮酒助兴。尤其是婚嫁喜宴,不喝醉几个人,主家就会觉得不够红火热闹。山西人待客十分讲究礼节,主客就坐后,主人执酒壶双手为客人斟酒,民间的礼节为“茶七、饭八、酒十分”,斟茶敬客讲究斟多半碗盅使客人饮时可以吹拂浮茶;请客人吃饭盛饭不宜太满,使客人接碗时方便,夹菜时又有余地,都是文雅端庄之意;酒席上就不同了,主人要显示热情与隆重,故以满为敬,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主人劝酒,客人要端起酒杯来轻抿一口以示礼貌。山西人待客必备酒,谓之“无酒不成席”,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客人无论酒量大小,接酒痛快,喝酒干脆,就被认为“豪爽义气”、“好相处”,在这种场合,最忌讳说话支支吾吾、喝酒躲躲闪闪。三晋沃土养育的英才可谓是钟灵毓秀,看上去矜持内敛,其实则聪明过人,有着极强的可塑性。优越的资源、稳定的环境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养育了山西人淳朴却又精明。

内蒙古人/ 厚气

辽阔的大草原和无垠的戈壁雄奇宽广,造就了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的迅猛和剽悍,时至今日的内蒙依旧盛产身材魁梧的大汉,颧骨突出,头发卷起,声音洪亮,臂力过人,威猛彪悍,但心底善良,为人敦厚,性格豪爽,敢爱敢恨,少有歪门邪念,豪爽酒量大自不必说,蒙古人自古以来热情好客,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且长幼有序,敬老爱幼。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这就是酒量大的蒙古人,不论男女,外形均给人以粗犷厚实之感,而内心却热情似火。

黑龙江人/ 侠气

安居在祖国东北边陲却依旧胸怀天下的龙江儿女,古往今来始终流淌着一腔侠义、坦诚的热血,他们喜形于表,敢爱敢恨,把东北人热情豪爽、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发挥的淋漓尽致。正是吃苦耐劳的黑龙江人造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黑龙江人喝白酒,一般都是豪饮。尤其是有朋自远方来,或者旧友故友重逢,更要开怀畅饮一番。黑龙江人豪饮的名堂与理由越来越多,比如商家开业、公司成立、建筑奠基、生意合作、各种展览开馆与闭馆……都得痛痛快快地喝顿酒。喝酒不是目的,联络感情是真,觥筹交错间,酒变成了一种媒介,它连接着友谊和情怀。

吉林人/ 博气

吉林处在黑、辽的包围之中,传说中闻名遐迩的白山黑水在这里壮美如诗,秀丽壮阔的松嫩平原和纵横起伏的长白山相映成趣。吉林人拥有开阔的胸襟和达观的头脑,他们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在是非曲直面前往往能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使命感。在东北,要说会喝,吉林人有名气。啥叫会喝?会喝不一定就是讲究酒菜,而是必须要带着感情色彩。只要在吉林生活过的,就会有一个发现,请吉林人喝酒并不容易。如果关系处得不到位,请再大的馆子他也未必会给面子。但要是彼此对了脾气,再互有那么一点欣赏,那既妥了也省了,只需一碟小菜就会与你喝得如胶似漆。东北人喝酒聚会常常是来一两个客人,作陪的却有七八人,或者一二十人。这是待客之道,务必要让客人吃好喝好,毫不吝啬。

辽宁人/ 英气

辽宁这片沃土真可谓是英才辈出,抛开演艺明星和体坛健将多的不胜枚举不说,就说辽宁人与生俱来的极强幽默感,早已家喻户晓,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辽宁人喝酒以沈阳为最,有句话说得好,“沈阳老雪配烧烤,外地来人全干倒”。在沈阳的酒桌上,主人敬过酒后客人是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回敬”的,而且碰杯时,客人的杯沿必须比主人的杯沿低,这里透着沈阳人的谦虚。在沈阳人看来,这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所以沈阳人敬酒大多会出现将杯子放在桌子上往前推的一幕,双方都想要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谁也不愿自己的杯沿高过对方。目前趋势来看,除了酒的品类越来越繁多,喝酒也越来越斯文了,劝酒现象越来越文明,但辽宁人的热忱好客和基因中的天然酒量还是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酒文化的馥郁芳香。

上海人/ 精气

上海是一个杂糅型的城市,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大批到上海定居,使上海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因此上海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经长时期的共处、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上海文化和习俗,所以上海人的气质禀赋,以“南本北标”、“南体北用”为基本特征,即骨子里是南人,外表象北人;思维方式是南人,某些行为举止象北人。正因此喝酒也融合了南北的特性。上海人喝酒讲究情调。上海男人喜欢喝小老酒,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上海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因此喝酒也融合了南北的特性,同时由于对外开放,上海得外来风气之先,与外国人的交往已成常事,他们带来了文明的酒风,也影响了上海人的喝酒风气。近年来,上海的正规应酬场合,以及午宴时,通常不上白酒,最多是啤酒、葡萄酒,及各种非酒精饮料。劝酒,也是彬彬有礼,略抿一口,不强人所难。不会喝酒,也无须惶恐,随意挑一种饮料即可。从喝酒方式看见禀性,上海人的喝酒习惯,反映出上海人的务实、精明和理性。

江苏人/ 才气

“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说的正是江苏徐州人。江苏人看似不温不火,却有着超常的酒量,甚至在酒桌上都敢于和西北大汉叫板。江苏人不仅喜欢喝酒一口闷,更喜欢劝酒,目的就是喝倒对方。在江苏喝酒排座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方桌以面对门和横对桌缝依墙着为上席,而两个上席又以左为首席,或为次席,上席对面亦依“左上右次”为第三第四席,两侧则为陪席。江苏位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千年古秦淮缓缓而流,成就了江苏钟灵毓秀的特色,也使得江苏人不仅有南方的温婉,也兼具北方的豪气,“柔中有刚”成为江苏酒桌上的一大特色。

安徽人/ 素气

安徽人有如黄山秀外慧中,在安徽大多数喜欢喝甜酒,宴会上饮酒也是浅尝辄止,时刻保持着理性,不过安徽有些地方也有着自己的酒桌上的规矩。三五个好友小聚,如果大家认你这个朋友,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便会将桌上所有的酒杯堆到你的面前,将酒杯倒满,要一次喝完,这叫“走杯”。在安徽,除了聚会人们在家也会自饮自酌,喝酒主要有两种方式,俗称“炸雷子”,一是把一小杯白酒沉到一大杯啤酒里然后喝,这种饮法比较独特,在家里面喝酒时多见;二是指两杯相撞发出的“铿锵”响声,只要是听过响的,就得喝干喝净。

关键词:川酒 黔酒 气质  来源:壶中岁月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