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白酒行业到底是不是暴利行业?(2)

2017-02-07 15:30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白酒行业到底是不是暴利行业?

至于白酒行业的暴利这个问题,业内业外争议不断,中国拍卖史上的天价白酒也不少见。据悉,2005年五粮液特别推出九十周年金奖纪念酒,其中“0009”号纪念酒拍出单瓶88万元;2011年出产于1958年10月2日的陈年茅台酒五星茅台创下单瓶103.5万元记录;而2010年9月1瓶汾酒拍出209万元天价;问世于1992年的汉帝茅台拍出单瓶890万元天价;1935年赖茅酒以单瓶1070万元,一举成为中国白酒拍卖历史上的标王,登顶“中国白酒之王”宝座。

业内人士分析,知名上市酒企获得暴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是产品定位高端,销售价格高,盈利空间大;二是知名酒企广告营销投入力度大,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市场越来越多地向知名酒企集中;三是知名酒企会通过“价格转移”等方式避税,其实际税负负担较低;此外,存货价值明显低估,也成为白酒投资“暴利”的炒作支点之一。

数据表明,在2012年之前的数十年里,主要的白酒品牌一直在提价,平均速度是20%—30%,中国的白酒业净利润的增速在2011年甚至超过30%,有一些主要的品牌更高于这个平均数。消息爆料,贵州茅台2015年酒类业务毛利率高达92%,其中茅台酒的毛利率更是接近94%。

根据前段时间以来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业绩统计,19家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683.7亿元,同比增长12.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8亿元,同比增长12.49%。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不俗。

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度过了2012年之前的黄金十年之后,特别是国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后,白酒行业也确实迈入了一个漫长的寒冬期。

据中国酒业协会最新数据,2015年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689家,其中亏损企业299家,亏损面为11.1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54.37亿元,同比增长18.80%。

再回到白酒产品本身。资深白酒经理人晋育锋曾分析,白酒行业“单单看”酿造和生产环节,毛利率的确较高,毕竟酿酒的主要原料高粱,即使现在涨价已到5000多元每吨,两年翻了一番,也就折合一斤2.5元。按不同香型折合为四斤高粱酿一斤酒的平均值计算,直接酿造成本也就一斤10元,跟中高端白酒动辄200元以上相比,“的的确确”看似暴利。

“但现在除了茅台五粮液营销费用率较低外,其他酒企用于中间环节的营销费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不少区域白酒品牌仅营销费用已经在40—50%之间。再考虑到生产环节的成本和费用,还能剩下多少利润?还能叫暴利吗?”

“央视误导公众的是,采访中提及的28元一斤,指的是500ML酒体的价格,这是给包销商贴牌的合作价格。包销商加上包装(按照酒厂负责人说的20元)后直接成本已经48元/盒。加上税金和各项成本、费用,给大家简单算算账就清楚了:

包销商将税金、物流、人力成本、促销费用、推广支持、奖励和返利等运营费用、再加上财务费用,合计已接近40%的费用率,那么即使按105元的发货价,每瓶也只剩下63元,利润15元。15/105后,14.28%的利润率是暴利吗?

区域代理商按30%倒推毛利加价(同样还有各项成本、费用和税金)要150元才能供零售商,是暴利吗?

零售商售价218元、毛利率30%算暴利吗?(如果150进货价,按198元的零售价,没几个零售商愿意干!)”

也就是说,白酒的生产很单纯,但到最后销售出去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单看各级批发商和各级渠道商的灰色潜规则费用就相当高;但没有一定厚度的利润,做事的人就难找了。再加上高档白酒带动白酒行业平均利润率高,所以在外界看来,酒企都是暴利。另外,白酒最大的成本不是物质成本,而是存储和时间的成本,虽然很多酒厂并没有真的付出标注的时间成本和相应的存储成本。

那么,白酒行业到底是不是暴利行业?请读者自由评说。

此外,笔者注意到,虽然白酒近来采取控量保价的措施,并随着消费升级有向中高端集结的趋势;但贴近大众化的探索也在进行。阿里巴巴数据显示,从整体消费人群来看,80、90后这批新中产已成为线上主力,其消费金额占总量的近80%。而针对逐渐不热衷白酒的这些消费主力,除了题材炒作,研发新品类,打造战略性产品,实现品牌升级,以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开发出更多的消费群体,也成为当下白酒企业在行业洗牌下的积极选择。

关键词:勾兑 大数据  来源:企业说  佚名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