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等多家国内知名啤酒企业纷纷宣布将对旗下啤酒产品进行调价,这也成为啤酒企业近十年来的首次涨价,对于早已习惯三至五元一瓶啤酒的消费者而言,喝廉价啤酒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此次涨价的消息一出,让沉寂多年的啤酒行业终于热闹了一次。业内预计,从宣布涨价到实际涨价,大概需要两个月时间,预计涨幅将在15%-20%左右,涨价产品集中在500ml的瓶装和易拉罐装。只是啤酒涨价了,在很多人哀叹我们喝廉价啤酒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真正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3元啤酒没了,而是在啤酒背后的中国制造业的真正危机。
一、同样是酒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在中国一直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这就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2018年如果问什么产业活的最好,那么答案一定是酒行业,那么活的最好的那个酒就叫白酒,直接点说就叫贵州茅台。1月15日,贵州茅台盘中股价创出历史新高799.06元,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倘若将时间拨回到2017年初,估计没有几个人可以预测到,这家偏安于赤水河畔、市值为4400亿元的白酒企业,竟然在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突破万亿市值大关。贵州茅台并不是一个酒企在战斗,一众兄弟酒企在2017年集体演绎狂欢派对,在大盘仅上涨6.56%的基础上,白酒指数累计涨幅竟然高达95.83%,成为当年A股市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伊始,白酒股继续狂奔,截至日前,区间最大涨幅已经超过13%。
在白酒行业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他们高有贵州茅台涨价赚钱,低有江小白丧文化疯狂席卷,可以说是从高端到中端到低端一路所向无敌。但是在阳光的另一面,同为酒行业的啤酒产业却是一片愁云惨淡,在经历了十年低价之后啤酒终于迎来了价格的上涨。你随意走进一家便利店,价格在5元以上的瓶装水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但是回过头看看啤酒的柜台,很多啤酒的价格都比不过同等的水。
但是,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年内,从大麦、麦芽、啤酒花到人工、物流、包装材料几乎所有成本都在上涨,但是啤酒价格却几乎陷入了停滞,中国啤酒产业几十年的发之后,虽然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嘉士伯等五大巨头已经牢牢把握住了产业的头部位置,整体市场份额已经高达了70%,但是国产啤酒低利润的状态并没有因为市场集中度的增加而被改变,反而让啤酒由于内部激烈的红海竞争成为了一个涨不了价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