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蓬勃发展,每年以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上升,远远超过其他酒种。随着消费大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驱动,主流消费人群的变化,使中国人的饮用酒种正在切换,葡萄酒已经成为中高端场合的第一大酒种。预计在未来1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将突破2000亿。不久后,中国一定会成为葡萄酒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之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让葡萄酒销售竞争愈发激烈。中国葡萄酒还处在初级阶段,向进口酒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学习不应是邯郸学步,不能迷失自己。中国葡萄酒业要敢于正视过去,面对现状,思考变革,修正错误,相信未来。
质量标准滞迟葡萄酒业发展
近年来,经过努力,中国葡萄酒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其规模发展时间太短,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超过20年的酒庄没有多少,国人对葡萄酒的消费和认知程度也基本没有传承,几乎与酒企同步,最初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缺失导致了盲从,而行业曾经因为诚信缺失定会自食其果,不得不用更长的时间在自我救治中重新建立征信。
我们应该记住几个时间节点:1994、2004、2008,以及1996、2001、2018。
1994年,试图与国际接轨的 “国标”出台后,考虑到参差不齐的中国葡萄酒各生产商的综合条件,继而又出台了一个“行标”,并允许半汁葡萄酒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葡萄酒可以勾兑,兑酒精、兑水等等,这给中国葡萄酒市场带来了10年混乱。
当时“行标”出现,“国标”遂就作为推荐标,企业可执行可不执行,这本身就给一些葡萄酒企业“弹性发展”的空间,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差异性,使葡萄酒质量的标准之争终无结果。
因为质量标准低级、混乱,规则放逐,使中国葡萄酒业看似繁花一片,却老也高攀不上和国际葡萄酒业对接的台阶。低投入高利润的白日梦驱使厂家蜂起,群雄逐鹿,却鲜有“杀出去”的,而欧陆、美洲等葡萄酒“帝国联军”却“打进来”了,而且攻势愈来愈烈。
中国葡萄酒业滞迟了整体规模化良性发展壮大自己的时机和步子,直到今天,行业仍然在吞咽着自己酿就的苦果。虽然国家在2003年5月废止《半汁葡萄酒》标准,但在市场上流通的时间又往后延长了一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就是这个标准堂而皇之合理合法地存在了10年,这10年为襁褓中的中国葡萄酒业和市场带来了深刻的灾难,文化缺失,更多的人在“葡萄酒+雪碧+可乐”中开始懵懵懂懂地被启蒙。
吃尽苦头的中国葡萄酒业开始酝酿新的国家标准,并于2006年12月1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新的(《葡萄酒》GB15037-2006)国家标准,并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多年来,葡萄酒的年份标注存在虚假现象,一些厂商过分夸大年份酒的价值,想标多少年就标多少年。新标准明确规定,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必须是此瓶产品的葡萄原料采摘的年份,并且该年的葡萄汁含量必须要达到80%(体积分数)以上。
然而,一般认为,产品标准指标发生变化,必须应有相应的检测或分析方法,这是标准实施的关键。但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变化是,新标准仅仅给出了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和产地葡萄酒的定义,却并没有给出相应的检测或分析方法。
2008年1月1日,这个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葡萄酒》GB15037-2006)在生产领域里开始实施,并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是新旧国标的最大区别。
葡萄酒的希望在哪里
又一个10年过去了,这个新标准执行力度如何?
散装酒量额极速跃升。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约为7.46亿升,其中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约 1.81 亿升,同比上升 25.51%,如果对本土葡萄酒适应此标准,那保持较大增幅的散装酒又装在了谁的瓶子里,年份、品种怎么标注?
最近,央视7频道推出大型论辩类栏目《大国农道》关心农业,以点到面“直面行业重大关切,贴近现实复杂问题”,专家就事论事现场开药方提出解决方案。关于葡萄酒的话题,笔者有幸作为嘉宾,开场主持人就抛出了一个农户面对葡萄价格卖不上去,要不要拔除葡萄树的问题进行拷问。
过去“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正在改变,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公司追求质量,要求控产,而农户为了多挣钱追求产量,曾经每当葡萄收获的季节出现的“抢葡萄”的热闹场景似乎一夜不复返了。为什么?价格低廉的进口散装酒翻番地涌进,谁还去找农户“抢葡萄”呢?如此下去,农户葡萄卖不上价他们怎么办?如果主张拔除改作其他农作物,那么,企业靠进口散汁维持生产,中国酒的希望还在哪里?
拔除葡萄树的事件,在下面列举的因为假酒受灾的产区中不乏有之:
2002年12月1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通化4家葡萄酒企业用水和酒精、糖精、香精等添加剂勾兑所谓的山葡萄酒内幕,引发了通化葡萄酒产业的全面危机。对此,通化市采取了积极举措。在一系列的整顿规范中,通化葡萄酒产业实现了重新“洗牌”。
2007年2月3日晚~2月4日午间,央视三次播出了新闻及《每周质量报告》对民权葡萄酒业进行曝光。关停37家企业,差点削掉了当时号称中国八大产区之一黄河故道的“番号”。“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下,已经没有企业再收购农民的葡萄,十几年的葡萄树农民说拔就拔了……
诚信缺失,供给侧的严重问题,导致需求侧也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