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业评论 >

悬在啤酒企业头上的“三把刀”

2018-04-20 09:11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啤酒企业获得的高额补助金,毫无悬念拉低了公众对啤酒业回暖的期待。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确实证明了“啤酒业正在迎来拐点”,但威胁着这些啤酒企业业绩增长的“刀”依然高悬。相比巨额补贴,投资者显然更担心品牌企业对这些眼前问题的处理。

高产能遭遇市场规模持续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啤酒产量逐年下滑,2017年啤酒产量4401.5万千升,同比下滑0.7%。

结合近几年我国啤酒业发展趋势,欧睿国际预测,未来4年,我国啤酒市场仍持续小规模下滑,全年产量到2021年将降到4140万千升。

与啤酒全年产量持续下滑对应的局面是,我国啤酒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逐年下滑。

依据智研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啤酒产业的综合产能利用率是82%,伴随着2010年啤酒行业开始新一轮产能扩张,啤酒行业产能综合利用率连续5年下滑,到2016年,我国啤酒产业的综合利用率已经下降到59%。

啤酒企业已经意识到产能过剩正带来成本压力增加,国金证券研究认为,2018年啤酒行业大概率关厂动作将持续,营销费用也不会过多投放,“费用端各企业均执行压缩战略”。

产能过剩侧面反映的是啤酒企业的运营效率低下,近几年各啤酒企业也纷纷意识到,提升运营效率能一定程度的保证企业的利润,尤其是在销量和营业收入很难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

关于2017年业绩回暖增长,青岛啤酒在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抓管理增效益,通过原材物料集中采购、网上竞价及智能工厂建设等举措,提高价值链整体运行效率,多措并举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控费用,巩固和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各项主要经营指标的全面增长。”

高额补贴成利润增长的主力?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珠江啤酒等啤酒企业每年都拿着高额的补助金,珠江啤酒2016年获得补助高达8.44亿元,青岛啤酒连续三年每年获得的补助都高于4亿元;华润啤酒2016年获得补助4.62亿元。高额的补助金在啤酒企业的利润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珠江啤酒2014年到2016年获得的补助连续三年高于其年度净利润。

依据2017年各家啤酒企业的业绩报告,分析人士认为,啤酒业迎来行业拐点,持续下滑的行业局面露出回暖的迹象。不过,啤酒企业每年获得高额补助金给这样的结论泼了一盆冷水。

高额的补贴反向证明了我国啤酒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各啤酒品牌毛利率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国产啤酒 转型  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贺陈慧
(责任编辑:程亚利)
  • 上一篇:酒类品牌警惕陷入“中端化”
  • 下一篇:啤酒企业头上的“三把刀”
  • 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