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从单一的消费转而多重服务的叠加,以啤酒来说,过去几年中国啤酒产量连续下滑,却依旧没有阻挡住市场对于它们升级要求的声音。
近一段时间中国酒业上市公司的年报频现,啤酒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依旧亮灯。虽然我们已经从2016年国内啤酒产量预料到年报结果,但中国啤酒产量依旧是位列之前,它是第2位美国的约2倍、第7位日本的约8倍,产量的巨大与市场份额的不对等的明显,让中国啤酒行业在这个春季中如何耕耘?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转为缩小,近期发布的2016年市场规模也同比减少4%,连续3年陷入负增长。相比几年前的高速增长,中国啤酒的市场份额的缩小,也带来了海外投资品牌对中国市场重新的规划与定义。以日本朝日啤酒为例,在半年间,它不仅仅抛售了部分在华投资项目,同时也将在青岛啤酒的持股列入了出售计划。国外品牌的退出,似乎为中国啤酒行业带来了一丝喘息,但是消费市场的培育已经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仍有填补与开发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啤酒市场份额下滑的现状,一些关注中国啤酒行业的外媒在报道中分析中国啤酒下滑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出现减速,因反腐运动宴会需求出现减少,同时消费者的口味也在趋于多样化,比如转向葡萄酒和威士忌等其他酒类。中国啤酒厂商生产的啤酒多为500毫升1瓶装,售价在2~3元左右,酒精度数基本都在2~3度,味道很淡,消费者渐渐喝够了等观点……这些因素也加剧了市场的萎缩。
但《中国酒业》(ID:zg91zz)记者认为,中国啤酒消费的下降,是由于产品自身的升级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等。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应该为消费升级的徘徊期。中国的啤酒消费正在从“喝够”向“喝好”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使得一些消费者对啤酒创造性的追求,胜过了对其新鲜度的要求。虽然特色啤酒在整个啤酒消费量中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喜欢特色啤酒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对这种不像以前那样专注于哪个品类,而是不断换口味尝新鲜的消费趋势,这意味着啤酒业开始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
消费者时代的到来
过去几年,中国的精酿啤酒从大企业的“不重视”,到现在的“称霸王”。时代给予了更多的物质需求,啤酒自然也不能落后,“一支黄啤打天下”曾是我国不少传统啤酒企业的写照。但是,现在这样的好事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时代给啤酒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要求啤酒企业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新口味的需求,这对酿造和营销都提出了新挑战。
首先是酿造要小型化。特色啤酒注定不能像普通啤酒那样大规模生产,因受众的小众化,只能是小型化生产。近年来,国内主流啤酒企业青岛、燕京、珠江等纷纷试水转型,投资精酿产品生产线。有的企业开始改造传统生产线,实行小型化生产。中国酒业记者在位于青岛崂山区的啤酒五厂看到,这里的生产线已改为小型化多频次生产模式,青啤把白啤、黑啤、果啤、皮尔森等新品种都放在这个厂生产。因为需要经常调品种、调瓶型、调商标,效率低了、损耗大了、成本也高了,这种改变也是颇为痛苦的。但是,这种调整最终带来了很好的效益。对大多数啤酒企业而言,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个性化、小规模定制,将是适应新时代必须迈过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