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上屡屡获奖,优秀的品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葡萄酒爱好者的一致赞评,优秀酒庄已经开始发声。但中国酒庄还普遍存在一些缺点,需辩证看待。
三位葡萄酒行业专家给出了看法和建议:
战吉宬(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酿酒葡萄品种学》主编)
中国酒庄的优势是:设备和硬件条件和国外没有差距,有的酒庄硬件条件甚至比国外酒庄还要好。
但酒庄的自然条件和国外相比不是特别好,在栽培方面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葡萄埋土。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1.品种和酒种的区域化
一方水土一方特色,每个产区、每个酒庄都要有自己的风格。目前园里栽培的葡萄品种是否与风土相吻合?酒庄是否找到了最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充分了解自己的土地和葡萄园,然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多交流,尽快提高我们的水平。
2.提升机械化水平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机械化问题也越来越迫切。与国外酒庄相比,我们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亟需提高。
郭阳(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葡萄酒研发中心负责人)
葡萄酒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有小部分产品具备了国际化的口味和品质。中国葡萄酒在国际赛事上获奖,是给予我们发展道路的肯定,给投资者和酿酒师以信心和动力。
国际化进口商代理中国葡萄酒也是很好的市场信号,国内酒庄更熟悉中国国情,更理解当地民情、文化,并且投资酒庄的人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渠道去销售葡萄酒。
一些进口酒覆盖不到的二三线城市,我们的酒也有很大优势。另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中国酒庄发展的优势。
但中国酒庄总体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足以与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抗衡。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葡萄园下功夫
酒庄前期应该在葡萄园下功夫,后期再完善基础建设,不要本末倒置。如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重金和精力而疏于对葡萄园的管理,那么生产出的葡萄酒只能以高价格来收回前期的投入成本,产品性价比不高,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力。前期控制基础设施投入(必要时可以借邻近酒庄的基础设施进行前处理和加工)将精力和财力更多地投入到葡萄园建设,酿出高品质的酒积累市场和客户,这样是良性循环,生产和销售压力也会小很多,后面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