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王朝国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盈利警告中显示,该集团业绩仍延续亏损态势。
据披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预计王朝酒业2016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未经审核的综合亏损相比跌幅收窄40%,但整体业绩持续亏损。
公告中,王朝酒业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解释为:首先是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消费转趋审慎,同时全国商超系统表现不理想,及进口葡萄酒的影响,尤是中低档进口葡萄酒挤占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分销成本对收入比率较去年上升,因为对品牌建立、销售和市场营销渠道重新调整规划的投资持续增加,主要用于市场转变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此成本与毛利抵销。同时,公告中指出,股票仍将停牌。这也意味着自2013年3月因匿名信举报事件已经停牌4年的王朝酒业将继续停牌。
事实上,曾经的国内葡萄酒巨头王朝酒业已经亏损多年。自2012年至今,王朝酒业连亏五年。据王朝酒业早前披露的部分业绩数据显示,2012年该公司全年收入为9.53亿港元,未经审核的亏损额近1.87亿港元;2013年该公司全年公司收入缩水至7.81亿港元,未经审核的亏损额较上一年翻倍至3.56亿港元;2014年,王朝酒业亏损约2.59亿港元。
被举报信拖垮的王朝?
表面上看,王朝酒业今天所面临的一切,都起源于几封举报信。
从2012年末开始,王朝酒业当时的核数师普华永道陆续接到三封针对王朝酒业若干交易指控的匿名信;2013年3月,该公司停牌并委托安永会计事务所进行内部调查,之后安永和普华永道又相继接到两封与之前指控内容相近的匿名信。这五封匿名信造就了王朝酒业漫长的停牌史。
在关于王朝酒业的5封举报信中,王朝酒业被指控联合几名客户虚构销售收入,并在江苏太仓和福建漳州的仓库中囤积了价值约5亿元已经不适宜销售的货物。
然而 ,事实上,颓势是在王朝酒业还没到达2010年最顶峰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2005年1月,王朝酒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随后的几年里,从数据上看,王朝酒业保持着高增长势头。
改变出现在2009年。当时,国内的葡萄酒消费趋势已经发生变化,王朝酒业却没有积极做出反应,而是坚持老套的市场操作手法,并没有积极地根据市场反应做出向大众化变革。
接下来的2010年,王朝酒业来到了最高峰,年销售额16.15亿港元,净利润1.59亿港元。前所未有的盈利没有为王朝带来改变的动力,却推动着王朝在尚无主流大单品、国产高品质葡萄酒形象不明朗的情况下,2011年,盲目挺近高端,启动了大规模“法国王朝AOP(原AOC)级葡萄酒原瓶进口”项目。
此后,王朝酒业的形势开始急转直下,一路下滑。2012年上半年,王朝酒业的收入减少30%,公司表示将推出更多高档次产品,进一步将销售组合推至高档次分部,然而就在2012年底,“八项规定”等政策出台,高端葡萄酒受打击严重。
与此同时,从2009年起,频繁的人事变动,若有若无的战略布局,使得王朝酒业这艘大船一再失去改变航向的机会,最终冲进了礁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