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海南椰岛(600238)发布其2016年度业绩公告及2017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据公告显示,海南椰岛上年度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92.94%;净利-3525.01万元,同比下滑368.71%。其中酒类业务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29.21%。此外,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0亿元,同比增长34.96%。
对于年报所示的业绩表现,海南椰岛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酒类市场投入力度加大,市场形势趋好,推动了酒类业务收入的增加。同时,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品牌推广使得品牌投入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加,市场对广告投入所对应产生的销售收入增加相对滞后,对公司利润造成影响。
海南椰岛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梳理现有产品,对产品系列重新定位。同时在品牌推广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广告投放、冠名及新媒体传播方式,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此外,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在原有福建、江西、湖南三大主营销区的基础上扩大了以浙江、江苏、广东为主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份额;在海南、广西、江苏三大销区积极开展经营模式改革,全面推进新营销体系建设。此外,海南椰岛还同主流电商平台联合,推动销售系统统一联动。
经营业绩出现新的增长,使得在国内较早开展保健酒业务的海南椰岛受到关注。随着保健酒行业进入新的调整和发展阶段,海南椰岛又将如何提振品牌,在回归主业的过程中实现发展?
保健酒红海中的谋变路
可以看到,在行业新一轮调整走向深入的同时,新的产业风口与机遇也逐渐显现,保健酒便是其中之一。
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4亿,占总人口10.50%,人口的老少比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诸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增加等因素也令处于亚健康的消费者群体规模不断增加,也为近年来的大健康产业概念发展提供了发展环境。
对于酒业而言,随着消费升级和大健康概念的不断传播,以保健作为细分市场切入口,无论是生产厂商抑或是消费者,对保健酒及健康白酒的关注都在与日俱增。
新的市场机遇令广大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新可能。早在上世纪末,以劲酒、海南椰岛及致中和等企业为代表,国内保健酒生产企业开始初现规模。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经营调整及市场拓展,劲酒率先从“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实现突围,而彼时海南椰岛则由于经营管理原因,市占率未能达到预期。
资料显示,海南椰岛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并于1950年收归国有,1993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定名为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目前国内保健酒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上世纪90年代,植根于酒类生产业务多年的海南椰岛率先起步,深度开发国内保健酒市场,并在功能保健礼品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旗下的椰岛鹿龟酒也是国内最早获得GMP认证的保健酒品牌。数据显示,2002年,海南椰岛在华东市场的销售高峰为3.5亿元,超过了当时众多区域龙头企业。
但在2002年后,随着礼品市场竞争走向白热化,海南椰岛在自身营销体系及市场投入方面开始出现问题,原有的礼品市场拓展难度增加,其市场份额也不断下降。
机构研报资料显示,海南椰岛在后期洞察到了礼品市场的不稳定性,将原有的礼品保健酒转型运作餐饮市场,并在2006年推出椰岛海王酒产品,在上市初期取得了150%的销量增速,但在后来仍因原有礼品酒销售运作方式的印象,未能及时认识到餐饮渠道的差异性,出现“水土不服”,致使营销投入事倍功半。
而来自公司内部的股权纠纷,也令海南椰岛面对新的行业机遇难以果断出击。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曾指出,海南椰岛虽属国资控股企业,但股权极其分散,在后期公司股东变动过程中未能达成一致,公司在发展战略上也摇摆不定,保健酒战略也难以深入贯彻,稳定性不足,这也使得前期公司所积累的市场成果及成功经验未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随后,海南椰岛将产业拓展至房地产,国内外贸易等方面,酒类产品占比也不断降低。
与此同时,起步略晚于海南椰岛的劲牌公司却在餐饮渠道和小瓶装产品线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全国化的市场拓展路径及有效的广告宣传使得其快速赶超海南椰岛,进入保健酒第一梯队。
据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在2014年行业约230亿元的收入规模中,劲酒市占率超3成,销售收入超75亿元;宁夏红、海南椰岛及竹叶青的销售额则分别为15、2.4和2亿元,占据行业规模的41%,处行业第二梯队。
此后,更多的酒类企业开始在保健酒领域不断发力。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青青稞酒、金种子等全国或区域性名酒企业都纷纷推出了基于自身原有产品优势及特色的保健酒产品。保健酒本身也逐渐从原有简单的药酒拓展到微分子等新的生产工艺上来。保健酒作为新的行业风口,引起了越来越多酒业厂商的重视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