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低于贵州茅台的,只有五粮液、洋河股份(106.520, -1.95, -1.80%)(002304.SZ)等寥寥几家一线酒企。按11月24日收盘价计算,五粮液的年估值为29.99倍,而洋河股份为25.62倍。而泸州老窖(61.890, -1.10, -1.75%)(000568.SZ)、山西汾酒(49.970, -0.35, -0.70%)(600809.SH)同样比贵州茅台高出一大截,分别达到48.3倍、37.66倍。
无论从营收、净利润、现金流还是市值等指标上看,贵州茅台都是中国酒业第一股。在上述一线白酒股中,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虽然市盈率远高于贵州茅台,但净利润却大为逊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的净利润只有8.62亿元,泸州老窖也只有19.97亿元,均与茅台相差甚远。
“这个比法就不对,不能拿茅台和整个白酒板块来比,有些小票估值本来就高,何况茅台现在的市净率已经很高了。”上述券商白酒行业分析师说,贵州茅台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按市净率来算,当前的估值难言便宜。
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截至2017年9月底,贵州茅台总资产为1277亿元,净资产为844亿元,每股净资产约为66元。对应11月28日收盘价,其市净率约为9.65倍,而在11月16日,则已达到10.8倍以上。
“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的股价上涨和业绩增长保持一致,才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最有利。”罗伟冬说,贵州茅台作为白酒第一股,其估值方法应该与其他白酒股有所差异,而贵州茅台的酒价、股价互相关联,如果上涨太快,会出现股价、酒价螺旋下降的情况,影响利润增长。
港资成关键因素?
除了公募基金、外资机构,港资在茅台的涨跌中,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乃至成为决定贵州茅台涨跌的关键因素。
“对港资的动向要高度关注,目前所持市值超过480亿,这在茅台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罗伟冬认为,港资很可能是主要持有、交易者。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贵州茅台11月份上榜沪股通23次,近两个月上榜沪股通40次,今年全年则上榜沪股通211次。11月24日,港资还通过沪股通成交13.19亿。其中,买入7.77亿元,卖出5.42亿元,净买入2.35亿元。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通过香港中央结算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到港资持有贵州茅台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从2014年开始,港资开始大举建仓贵州茅台。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有贵州茅台3538万股,持股比例为3.1%。到了2015年底,持股数量已经增加至6945万股。2016年,港资继续增持1047万股,持股数量增至7992万股。
港资建仓的初始阶段,正逢贵州茅台处于低谷。精准的建仓时间,让港资获利极其丰厚。2014年四季度,贵州茅台均价始终徘徊在128元左右。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贵州茅台虽有上涨,但表现并不突出,全年均价为200元左右。2016年、2017年虽然建仓成本稍高,但平均也在253元、437元左右,平均持股成本仅为254元左右。
根据上述数据大致测算,2014年到2016年,港资对贵州茅台平均持仓成本在200元左右,累计涉及资金约为160亿元。而2017年增持的总成本约为31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减持部分之后,平均成本仅为220元略高。
按照贵州茅台11月27日收盘价计算,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所持市值,仍然高达480亿元以上。由此可见,在持股三年多的时间,港资获利已经高达295亿元以上,获利高达155%左右。若加上今年一季度套现金额,获利已经超过170%。
但实际获利可能更多。除掉2017年增持的近800万股后,港资持有的贵州茅台目前市值接近440亿元,加上年初减持部分,合计约为475亿元,相较于160亿元的成本,获利高达280亿元,回报率接近200%,而这还没有计算送股、现金分红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