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宴席市场一直是酒类销售的重要市场。而在各类宴席中,又以家宴潜力最大。
在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前,不论是酒企还是经销商都将政务消费当做高端白酒的主要渠道,但是2012年“三公”消费受限以后,随着大众消费者消费能力和观念的提升,名酒消费逐渐升温,尤其在高端家宴市场中,名酒消费正在成为主流消费。
增长预期显著 白酒消费需求仍具刚性
随着酒业深度调整的开始,白酒行业就开始了自我“检讨”式的发展,当前的白酒渠道营销正面临着一场“被迫”式变革。
目前,部分人士唱衰中国白酒,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白酒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不仅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相反还是所有产业中少有的常青产业。回顾千年的民族文化,只是酒幡与旗号的改变,而白酒作为消费品一直存在。在上百年的民族品牌中,白酒居多。
从白酒的功能来看,其保健、养生和社交功能以及白酒在中国人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功能是无可代替的,是具有刚性需求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目前受经济影响较大,但是白酒的未来可能是一个万亿的产业。因为白酒业是有着广泛需求的刚需消费品行业,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多年以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经济拉动之后,消费已经成为第三个驱动引擎。大消费时代即将到来,未来几年社会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也将带来白酒持续的消费升级,更重要的是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可能是行业规模快速扩容的潜在推动因素,货币政策可能在未来经济刺激增长方面起到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可能推动白酒产业成为一个万亿规模的产业。
此外,从目前行业的形势来看,随着政务消费受限,白酒行业在经历了近四年的调整后,高端白酒的春天似乎已经来临。从一线名酒五粮液、茅台来看,2015年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均报双增,而有着“蓄水池”之美誉的公司预收账款的激增,说明经销商打款积极,高端白酒走出“三公消费”阴影,复苏迹象明显。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端白酒需求虽然下降,但刚性需求依旧存在。很多媒体不了解名酒价格的历史及规律,对于五、茅价格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变化去放大,从而下判断是很不负责任的。500元/瓶以上的白酒是一直存在刚需的,只不过现在把刚需打散、碎片化、隐蔽私密化了。
对于一线酒企的业绩表现,财富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雪晴表示,经过调整,白酒的库存水平已经逐步稳定,尤其是高端白酒的库存已经恢复到健康水平,高端白酒更具发展潜力。同时,白酒行业的整合也将进一步利好行业内优势企业的发展。
借力供给侧改革 名酒消费渐成主流选择
随着供给侧改革大幕的拉开,高质量的供给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低效产能则正不断被淘汰。白酒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下,也不断上演兼并、重组、融合,实现品牌的壮大发展。
而供给侧改革被当成国家战略实施的原因还在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随着今天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低端廉价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曾说:“回头去看消费品牌的历史,‘廉价’都曾很快赢得销量,而下一阶段的消费品牌,一定是建立在品质之上。”
而品质消费的基础,则是我国居民日益上升的购买力和逐步增加的中产消费者。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私人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仅有32%,而从2010年到2015年,这个数据已经攀升至41%。
为此,阿里研究院还发布了一组数据,预计未来5年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上还将继续减少,而私人消费却将增长至48%。
《大西洋月刊》联合高盛全球投资研究所发布了一份 2015 年《中国消费者新消费阶层崛起》的报告: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人数已经过亿,约有 1.46 亿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在 11733 美元。他们都“不再只会花钱去置办基本品了”。
当消费开始升级,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产品背后最坚定的支撑,应该是对品牌的认可与追随。因为价值认同的触角范围非常庞大,而且有很强的粘附力,可以让消费者追随品牌的脚步,去认同价值观,进而形成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