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酿网 > 酒类营销 >

成功的品牌就是将“常识”商品化

2017-04-25 11:05  中国酒业新闻  佳酿网  字号:【】【】【】  参与评论  阅读:
 之前的文章里,本人写过关于常识的文章。这一次,我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关于企业该如何利用常识来打造品牌,最后总结出一套简单的方法,只有这样,它才能创造其应有的价值。

常识通常是无形的。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提神。在农耕社会,干活渴了,向村民讨水喝,或者是直接喝山泉;读书困了,可以用“头悬梁、锥刺股”来解决。在现代社会,人类发明了包装水、功能饮料,这些常识最后转换成了商品。伟大的公司的产品都是来源于常识,我们究竟该如何将常识进行商品化?

1、找到该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常识冲突点

时代在变,消费者在变,常识也在变,变化的过程中就一定有冲突,每个行业都是。当快餐店用地沟油成为了常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需求与常识就形成了冲突,所以诞生了像回家吃饭这样的家厨分享平台。当难打车成为大部分都市人的常识,乘客赶时间的需求与常识形成了冲突,就诞生了滴滴打车这样的打车共享平台。当白酒的“大口喝酒”文化变成了“少喝点,喝好点”文化的认知常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与常识就形成了冲突,所以诞生了健康白酒的品类。

我举的都是些大公司的例子,再举一个前段时间在青海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青海人饮酒量特别大,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散酒需求的比例非常高,但是这些年随着散酒市场的混乱,终端商家为了利益,在不同的散酒罐里面装同样品质的酒,造成消费者形成了大部分散酒不靠谱的常识认知,但是消费者对散酒的品质需求却日益高涨,所以某企业发现了这个冲突之后,经过多次研究测试,最终推出了分袋装的散酒,解决了过去消费者不信任散酒的问题,半年时间销售了将近一千万,这也引起了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马上进行了跟风模仿。

这里所说的商机,其实就是常识冲突点。

2、将常识冲突点转换成概念或产品

曾以为,即时冲泡的奶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但是香飘飘提出了一个“小饿小困”的概念。最初,香飘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填补了冬季热饮的空缺。但由于天气、居住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冬季热饮的需求量降低。后来,企业尝试用“好喝”对接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好喝”缺乏独特性,很难去打动新的顾客,效果不佳。

调研发现,大部分消费者会在有些饥饿、疲劳时饮用奶茶。比如,顾客早上通常在士多店和面包一起购买,市场的夜间与凌晨香飘飘杯装奶茶销量特别大,白领下午在办公室会喝,的士司机也会用它顶饿解乏。香飘飘发现了这样一部分人的消费习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所以,之后就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

这是一个利用常识进行定位的成功案例。香飘飘把小部分人的常识——“喝奶茶顶饿解乏”,变成大部分人的常识——“小饿小困,喝香飘飘”。这中间的常识扩展所带来的红利是巨大的,它往往能使得企业爆发性的增长。

过去我从未分享过自己做的案例,经常会有读者问我,是否可以用我自己的案例来讲解下,这样更有参与感。因为今天讲到我最喜欢的“常识”,所以我决定与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我认为是一个利用常识进行定位的不错的案例,希望可以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常识,不喜勿喷:

2014年冬,我曾为一个山东区域知名品牌做品牌咨询,当时就是借用常识来进行品牌的定位。该酒企20年以来传播着“厚道”这个词,消费者只要一想到厚道,就会想起该品牌。但当我们问消费者“厚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消费者的回答的确很直接,“厚道”不就是“便宜”么。因为品牌认知低端,导致该品牌所能覆盖的价位带非常局限,也导致市场迟迟难以突破。

我们借用了一个当下大部分都市人追求的“慢”,尤其是通过一句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慢工出细活”,嫁接到酒上,把该品牌打造成一个追逐细节、关注品质和精雕细琢的品牌,品牌主张最后定在:“26道工艺,慢工出好酒”。这一定位,将过去企业的“厚道”进行了升华,从低价值向更高价值转变。

一个好的传播,通常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因为常识就是不需要解释的,企业借用常识,转换成与自身相关的概念或产品,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常识不断的深入研究,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我也给大家两点建议,让大家更好的运用常识,来为我所用.

关键词:酒类营销 品牌价值 转型  来源:糖酒快讯  刘斌
商业信息